降服煩惱的三乘方法
堪布卡塔仁波切
摘自《休息在陰影中》
一旦認出了傷害來自於煩惱,這就表示降伏煩惱的時機到了。佛法中能夠細分出來的門派不勝枚舉,而降伏煩惱的方法基本上也是不可勝數。根據每一個人的敏銳和精進度的不同,對治煩惱也有不同的方法。
小乘的方法:保持距離
就基礎修持小乘佛法的觀點而言,我們必須從看見煩惱的過患著手。接著,我們才能夠主要藉由身體與語言上的謹言慎行,而逐漸脫離煩惱的掌控。這就好像是我們在面對一個有點容易失控的敵人,我們會竭盡全力地避免與這樣的敵人作對。同樣地,為了不激發、點燃自己的煩惱,我們也要非常謹慎於自己身體與言語上的行為。
例如,在小乘佛法中,我們會離棄每件可能激起煩惱的事物,成為一個無家的遊民、出離世間的人,基於出離心而離家,且不再尋求成立另一個家。我們可能會離群索居,不在乎自己的衣食。這種方法基本上就像是逃離一個我們極度害怕的敵人。事實上這個方法既有效又恰當,因為當我們免於煩惱敵人的直接傷害時,我們就會有時間逐漸地去克服它們,並且絕對能夠防止它們對我們形成更強的控制。這個方法一開始是基於希望自身由煩惱中解脫出來,並獲得永久的平靜與快樂。這即是小乘修心的方法。
大乘的方法:直觀煩惱
接下來是大乘的方法,其特點在於運用非凡的洞見與善巧,來對治煩惱。基本上,這裡的洞見包括了認識到煩惱只是事件,而非本俱存在的事物。它們不過是因緣和合下,在內心發生的事件。當這些因緣條件具足時,我們所謂的煩惱生起了。但這些因緣條件不在時,煩惱就完全消失地一干二淨,好像從來也沒有發生過一般。
寂天菩薩曾經說過:“只要沒有運用對治法來降伏自心的話,煩惱就絕無止息,就會持續不斷。”但是,當我們直接看著煩惱的本質、直觀煩惱時,我們會發現它根本不具任何的本質。它沒有任何本具的特質,完全是依因緣而起,完全依賴周遭正在發生的事情。對世界上一般的敵人,雖然我們可能會遠離他們,並捨棄與其仇恨的互動,但他們仍可能會攻擊我們。但是,若我們放棄對煩惱的脅迫牟取,放任它去的話,它是什麼也做不了,因為它並不存在,煩惱只是藉由我們自身的力量,而發生在我們內心中的事件罷了,它沒有自己的力量,它自己不具能夠打擾我們的本質,除非我們嘗試著去擺佈它。
因此,從大乘佛法的觀點,問題只是在於我們未將稱之為“煩惱”的這些事件,認出完全是因緣所生而非真實的存在。或者,我們認出了它只是某種心智上的產物,無法對我們如何經驗世界產生影響。所以,大乘的方法是去看見煩惱的本質,並因此而超越煩惱的力量。
大乘佛法面對煩惱的另一層面則是善巧。這裡的善巧指的是悲心的培養。因為當我們認出煩惱的本質,亦即煩惱不具任何的自性這個事實時,此認證與其後超越它的動機,在於思維我們並不孤單,我們並非唯一因煩惱而受苦的人,事實上,其他每一個人都一直遭受到跟我們一樣的痛苦。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亦即一切眾生有著同樣的苦因——煩惱時,我們的勇氣與力量就會倍增。這也就是說,之前我們逃離開煩惱,現在,藉由我們的悲心,我們獲得了這樣的認證,並且直接將煩惱看穿。
因此,大乘的方法便是認出“煩惱只是因緣和合”的洞見,並結合悲心的運用與生起的善巧。此認證與動機的結合,會帶給我們一種信心,而這信心實際上會開始成熟為歡欣與不造作的喜悅,將煩惱的狹隘斷除。
正如之前所言,煩惱是我們所有問題的肇因,因而降伏煩惱其實是修持佛法的唯一目的。因為修持佛法沒有其他目的,我們所要做的,唯有降伏煩惱的修持,別無其他的修持;我們沒有其他的功德特質要獲得,除了我們正嘗試做的這種修持(降伏煩惱的修持)之外,沒有其他特別的修持要做。真的,傳統上如法修持的唯一徵兆,便是煩惱“愈來愈少”。
若問:“如果真的降伏了煩惱會怎樣?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基本上,我們會變得快樂。有兩種快樂被開展出來:短暫的快樂,以及究竟長久的快樂。如果我們現在覺得快樂,這是因為沒有煩惱,煩惱開始消逝。如果我們現在沒有煩惱,我們不可能不快樂,因為不快樂即是煩惱。我們之所以能夠經歷長久的快樂,是因為長久不快樂的因是惡行的印記,而我們唯有在煩惱的驅使下才會造作惡行。而所有對煩惱的平息與其所獲得的快樂,其最終的結果便是成就自利,也成就利他。
通常我們在說到自利時,多數人會以為那是自私的心態。事實上,自私絕對不是對自己的利益,因為真正讓我們有益的,是讓我們自己快樂,而我們了解到唯有平息、降伏我們的煩惱,才能讓自己快樂。但是一般人所談的自利卻絕對不是自利,事實上,它是藉由增長煩惱、受煩惱的誘陷,而將獲得自身利益的任何可能性摧毀。因此,如果我們希望修學佛法,我們必須藉由看穿這一切來下手。寂天菩薩曾說:“雖然一切眾生希求快樂,他們卻全心投向自身的毀滅與悲慘之因。”
這意思是說,我們每個人無一例外的想要一件事:快樂。但是,因為無知而沒有認出快樂與痛苦的原因,我們藉由增長貪、嗔、痴而希望獲得快樂。除非我們能夠認出貪、嗔、癡不是快樂,而是痛苦的因,否則我們的目標與行為仍會是彼此爭戰對立。這是因為根據我們目前的知見,我們愈是要快樂,我們反而愈會努力地成就自身的惡業。
因此,我們有必要無誤地認出此點:學會分辨快樂真正的因,以及痛苦實際的因。如果我們對正發生的事有這種正確的知見,那麼我們所培育的善業就仍會是既真且誠。由於我們知道實情,因此不論善業的大小,我們仍然維持在正道上。如此,大小乘一切佛法的根本,即在於降伏煩惱;這是所有佛法的共法,就此點而言,一切佛法無異。大乘與小乘的唯一差別,在於我們發心的大小、動機的大小不同。如果我們主要關心的是一已的解脫,將自己由痛苦中脫離出來,這即是小乘;如果我們主要關心的,是將一切的眾生由自身所經歷的同樣痛苦中解脫出來,那麼這即是大乘。但在認清我們必須超越煩惱的力量這個事實上,它們是相同的。
金剛乘的方法:洞見與虔敬
佛法中還有第三乘——金剛乘。但我沒有任何可以說的,因為我對它並不了解(眾笑)。我知道它很深奧,有各種修行的方法,看上去非常有效益。它“看起來”是這樣子的,但我能夠說得併不多。能夠肯定的是,修持金剛乘需要有超凡的洞見,並且要非常、非常地小心謹慎,同時必須要有很強烈的虔敬心。
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能夠區分法教所具有的功德特質,以及我們身為一個修行者的實際能力。例如,我們不能說一架飛機沒有功德特質,因為在駕駛員的手中,飛機是一個極其複雜有效的工具。但是如果有人給我們一架飛機,我們坐在駕駛艙中試著駕駛它的話,這可能會有問題(眾笑)。因此,一方面我們需要認識到佛法的功德特質,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了解,為了將不同法教的功用完全發揮出來,循序漸進的修學是有必要的。之後,我們才可能是一個好的駕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