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教言開示 -慈悲-菩提薩埵的語言



慈悲-菩提薩埵的語言
時間:1980/08/31地點:北美屋士達噶瑪三乘法輪中心
修習佛法有若干可能性。修行者如何把這些潛能開發成實際狀況,在這些實際狀況中有多少是可能達成的,則視每個人的能力而定。它與行者能接受教義的程度諸如大乘或小乘之根器有關。在我們生命中的這個時期,大乘教義之修習是可能的。這是絕對的寶貴而且稀有。我們對法發展之熱心及我們的責任感令我們將自己置於使大乘教義之寶貴及希有性融合於我們的生活中。透過這種融合我們有可能體驗到不再回到輪迴及到達自明無疑之究竟及樂。
在我們心的漂泊不定中,有時可能會有一種念頭,不管我們修行或不修行佛法都可以隨時得到。如果你們有了這種想法,那是嚴重的錯誤。任何一片刻,任何一個人能夠利用於修法的機會,我們都必須利用來修行。如果一個人不這樣作,並對大乘及金剛乘教義不供獻虔誠敬意的話,不但自己受害,同時也會使自己的法侶受到傷害。對大乘道沒有責任感即造成破三昧耶戒,是故不管用什麼方法一個人能夠用來守道,他就要虔誠地做到。
如果你們想教義不足取---則因為你們有這種態度,此事實際將成為你們的一大損失。事實是;你們接觸不到教義,因此你們實在不能猜想到它。另一方面,教義的正確可靠性,自佛陀的時期到現在---以沒有時代的界限之有效性,而被實證過。這是我們必須記住的一件事。你們必須認識教義的神聖性,以達到認識在這一生中,以及在許多未來生中;沒有一件比修法更重要。
在簡單的世法中,於生意場裡,我們知道做生意的人做一種投資的計畫時,他知道他應付出的成本,可能要一百萬美元,他會對這個計畫的每一個細節都加以細心的處理。在生意界中,這種計畫會受到絕對的重視,他們會花巨量的精力使它達到成功的結局。
我們要指出:如果一個人肯花那麼多的努力去得到僅有暫時性的結果時,為什麼他不能花至少同量的努力於能給他暫時及得到究竟的利益之計畫?不管你得到灌頂或解說,如果你能夠有或生出對佛法重視的意識,那末你與大乘佛法的關係就有了目的,而也必定有結果的。如果你虔誠獻身於佛法,你將對佛法生出直接而有意義的信仰、自信,及對眾生的慈悲心。對業力的普遍性及因果律的本質,將會有真確的瞭解菩薩的願及行是強而有力的,因為自從他開始菩提道上的行程起,他即以絕大有力的意志,發願為所有眾生的利益及解脫而工作。由於此發願所具備的虔誠決心,所有利益眾生及令眾生解脫所必須做的工作,他都以極強和不厭倦的力量來完成。由此種幫助眾生的願力而走上深遠的旅程,菩薩經過不同階段的經驗,他會發現他愈來愈能夠利益無數的眾生。這就是菩薩道的開始。
當菩薩以這樣正當的願行,為眾生之利益工作,他會有圓滿的成就。這種成就是應當的---它沒有任何自私、期待、疑惑、希望、患得患失的心理。菩薩完全是純潔無垢,無間斷虔誠地工作。其中絕無片刻的猶豫或疑惑,因為這些障礙已被超越。菩薩的方法是慈祥的,因為所有有害的行為及耽溺均已被放棄。不單是有害的行為在菩薩之一生中被除掉,而且將來造害的原因也被消除。他僅為利益其他眾生而工作,不單是直接的行為,也為將來的利生而打下基礎。當菩薩們開始工作時,他們如無限慈悲的觀世音菩薩或具有無限力量的大勢至菩薩等等,給予眾生無量的利益,他們表現無畏的施捨沒有疑慮及期待。
所有一切菩薩,對無數眾生均有同等的威力和加持力,因此所有事物似乎都受其支配。他們有時候可使美麗的蓮花從海中長出來,或令一滴眼淚變成大海洋。自然界每一件事物都任由菩薩們差使。火可以變成水,水亦可以變成火。這都是由於菩薩的態度,願力及行動的力量使然。這告訴我們,我們必須全心全意修習慈悲心,我們必須時時刻刻都留意它,實行它。
如果一個人要嘗試空性的瞑想,他一方面永不可忘記他所皈依之已成就的對像如三寶等,另一方面時時刻刻抱有對眾生產生慈悲的念頭。空的實性就是慈悲。沒有真實體驗慈悲,即使自稱證得空性,也沒有什麼意義。
在現在這個特別的時間,你們有機會接受佛法,這裡有上師,有教材設備。你們接受不同程度的佛法,在修習所學的東西時,不要錯會了重點,這是絕對的重要。我今天特別強調的事,你們必定已聽過很多次了。但是一個人所瞭解到的,所得到的寶貝,則有時時刻刻加以整個攝入消化、留意及尊重的必要。我們有實現佛法,完全瞭解其意義之需要。而為要達成此目的,我要再度強調,最重要的因素是菩提心之修練─即開悟心。
你們將慢慢走上金剛乘道。道上的每一個轉角處,菩提心是不可少的。金剛乘深奧的法軌,除非有菩提心來支持,否則任何人不可能達成有意義的成就。由此你們可以瞭解每一件事均根源於菩提心之修習,而以虔誠心追求增進及利益菩提心之修習,是造成其發展有利的條件。
發展菩提心的方法之一例為波羅提木叉(中譯為戒)。在波羅提木叉傳統中,有七類或等級的波羅提木叉或戒。這些就是各種不同的戒律。皈依是進入戒律修習之最重要的先決條件。皈依之後,你們接受各種你能受的戒,受戒加強你修練菩提心並可讓你更容易,虔誠、穩健地走上佛法之路。不可忽視應用戒律的重要性。三毒:貪、瞋、痴之習氣堅固的深植在心中。一個人如果連根拔除這些習氣並要對這些毒素對症下藥時,在波羅提木叉中所提列之戒律的修練為必要的工具。
然後我們要學大乘之道裡。我們必須生活於大乘的理想中,開悟心之發展,關心於利益眾生及令眾生解脫。從物質觀點而言,這個國家很富有(指美國),也就是說這裡的生活比世界其他地方要忙得很多,各式各樣的世間欲求佔據了人們的心思。因為各人周圍的物質慾望太強烈,使生活步調的速度加快。忙完了一件事跟著又來另一件事,再一個又接一個。你是經常的忙。輪迴的真況在你們的生活中充分錶現出來。為補救這種狀態,一個人首先要把心靜下來,不要完全被周圍的世物吸引住,而後發展出某種程度的靜態。培養簡單地控制心的能力─「寧靜」。
心至少要發展到某種程度的開放。不管你是誰,每一個人首先要學習基本的靜坐訓練,即能使在不斷忙碌之環境中生活的人靜下心來的靜坐訓練。這是修習佛法的第一步,對自他都很重要的佛法。你如果知道並尊重佛法的真理,並在此尊重心下繼續修行,無疑地你的存在將對你所接觸的人,尤其是對這個國家有莫大的利益。對你能把人們從無數的問題及摩擦中拯救出來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因此佛法的修習必須認真而虔誠。它在形成人生的樣子中扮演關鍵性的重要角色,不單是今生,在未來生中亦是如此。如果一個人想要暫時的,以及究竟的幸福,無可相比而且僅有的關連就是佛法的修習。能覺及所覺之概念自無始以來即存在,而它也是執著的一種。無始以來,我們的痛苦即是在輪迴中打轉。在過去、現在及未來中,心的變化多端(遊戲一般)。但如要找心的本質,則不能指出它的顏色、形狀、位置或其意識。心的本質超越所有的物性。心之本性如此,故在靜坐修習中不要幻想未來,也不要追憶過去,但要留在現在之清晰狀態。心的現在清晰狀態之修習是你們都必須發展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