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蓮花生大師說如何正確修持佛法




蓮花生大師說如何正確修持佛法




烏迪亞納國的上師——蓮花源,受西藏國王邀請前往西藏後,住在桑耶寺。 上師在主殿的東廂給予國王、朝臣及其它虔誠的信徒許多法教開示。 由於這些人的理解並不正確,所以上師再三給予以下這個忠告。

蓮花生大師說: 無論我教了多少法教,你們許多人還是不了解,反而光是做一些墮落曲解的行為。 如果你衷心想要修持佛法,就應該這麼做:

成為一位佛教在家居士,並非僅只是去遵守四根本學處, ​​而是要將不善的惡行完全斷除 。 成為一位沙門,並非只是裝出某種清淨的外相,而是要正確地修持善行。 成為一位比丘,並非只是意味著在日常活動中控制身、語、意,或被禁止去做這做那;成為比丘, 意指要以一切善根作為大證悟修道之用。

善良正直並非僅是去穿上黃色的僧袍,而是要對業力的成熟有所畏懼。 成為善知識,並非只是裝出高貴的舉止,而是要成為所有人的吉祥守護者。 成為一位瑜伽士,並非只是行為不羈不加修飾,而是要讓自心與法性的本性雙融合一。

成為一位密咒師,並非是指(懷著惡意)暗中念咒,而是要透過方便與智慧雙融的修道迅速獲得證悟 ​​。 成為禪修者,並非只是住在洞穴中,而是要以(本然境界的)真實義來訓練自己。 成為隱士,也不只是住在森林深處,而是說自心己遠離了二元戲論。

博學多聞並不是去擁護或贊同世間八法,而是要清楚分辨對與錯。 成為菩薩,並不是在心中維護自我利益,而是要致力於能使眾生解脫輪迴的方便法門。

有信心並不是指哭泣嗚咽,而是出於對生死的恐懼而進入正確的修道。 精進並非是指不停地參加活動,而是要投身於能夠脫離輪迴的方法。 慷慨並不是指帶著偏見與偏頗心來布施,而是要深深地遠離對任何事物的執著。

口訣教授並不是指許多成文的書籍,而是指短短幾句在你心中當頭棒喝的要義之語。 見地並非僅是指哲理,而是指遠離了概念造作的邊界。 禪修並非是以心念固著於某物上,而是指自心穩定地住於本然覺知中,遠離執著。

自然任運的行持並不僅是指瘋狂放縱地行動,而是指不將迷惑的感知執為實有。 分別智指的並不是錯謬概念之下的敏銳智力,而是了解了一切現像都是無生的,毫無概念造作。

聞學並不僅是指以耳朵來領受法教,而是指切斷錯誤的觀念,並擁有超越概念心的了悟。 思維並不只是追求概念思維並假定結論,而是指切斷迷妄的攀執。 果並非僅是指從奧明淨土迎請的二色身,而是認出自心本性,並於其中穩定保任。

不要將語言文字誤認為是法教的真實義, 當下就要將修行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輪迴中獲得解脫。


什麼人需要接受五肉、五甘露 慈誠羅珠堪布



什麼人需要接受五肉、五甘露

慈誠羅珠堪布

密宗有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誓言,也就是說,不捨棄肉類,是密宗的誓言。 這與平時所說的不能吃肉該如何圓融呢?

五肉、五甘露,是從普通人公認的骯髒物中選出來的骯髒物的代表。 在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印度沒有人會吃這五種肉,大家一致認為,這五種肉是很骯髒的。

密宗修行人為什麼要接受最骯髒的東西呢?

密宗修行人分為初、中、後三種。

初期修行的人,密宗也不允許他們去接受五肉、五甘露,因為他們沒有接受的能力,所以不需要接受。 即使接受了,也起不到什麼作用,與普通人吃肉是完全一樣的。

那麼,初期修行的人如何護持誓言呢?

密宗絕大多數的戒律,都建立在清淨觀之上。 只要有了清淨觀,就不成問題。 就像只要有“我要為度化一切眾生而成佛”的願菩提心,菩薩戒也不會從根本上失毀一樣。 密法認為,這種人只要在吃飯、吃菜的時候,將飯菜觀想成五肉、五甘露,或承認“從勝義諦的角度去看,五肉、五甘露等萬事萬物都是佛的壇城。在佛的壇城當中, 沒有不清淨的東西。不清淨只是自心的顯現,因為自己還有業障,所以看到的都是不清淨的。如果是佛來看五肉、五甘露,就是清淨的。因為佛斷除了所有的業障, 所以能看到物質的本來面目。”只要不反對這個觀點,密宗絕大多數的誓言也不可能徹底失壞。

密法後期的修行人,境界已經非常高了,在他們眼裡,五肉、五甘露和其他任何東西一樣清淨,五肉、五甘露不能成為不清淨的代表物,所以他們不需要去接受五肉、五甘露。

需要接受的人,就是中間階段的修行人。 他們雖然已經證悟到一定境界,但還沒有抵達境界的巔峰,他們的智慧還有可發展、可成長的餘地。 這個階段的人在證悟的境界中去接受五肉、五甘露,不但對他們沒有影響,而且能促進他們的修行——可以從中深深地體會到,原來凡夫所謂的清淨和不清淨都是平等的——因為他們有這個境界,有這樣的修行能力,所以能體會平等。 他們吃肉、喝酒,不是為了貪圖酒肉的味感,也不是把五肉當成食品來吃,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而把五肉當作一種“誓言物”來接受。

所謂“誓言物”,也即為了更深層次地體會到一切清淨和不清淨實 ​​際上是平等的境界,而暫時藉助的某些物質。

這就像一個人在夢中夢到自己來到一個深不可測的懸崖峭壁前面,即使他知道自己在做夢,但因為自私心、“愛我執”太強烈,所以即使在夢裡,我執也會影響做夢者的心態,所以他還是會有一點恐懼感,只是沒有現實生活中那麼強烈而已。

為了徹底斷除這種恐懼感,他乾脆故意在夢裡從很高的懸崖上跳入深淵,因為他知道這是在做夢,所以落到地上也不會真正受傷,甚至不會有任何疼痛感。 在跳下懸崖的時候,他也能深深地體會到,夢就是這樣,我不必對夢裡的懸崖生起恐懼感。 這樣親身體會以後,剩下來的一點點恐懼也就徹底化為烏有了。

當然,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做夢,則即使在夢裡,也有可能摔到地上就摔死了,或者是殘廢了、受傷了,各種各樣的情形都有可能夢到。 能徹底消除夢中的恐懼感的,唯有了知自己在做夢的人。 因為知道是在做夢,所以也不會受傷。

《黑蛇總義》當中也講過,小乘佛教對五肉、五甘露,以及貪嗔癡等煩惱的態度,與大乘,特別是密宗是不一樣的。 他們認為,這些東西永遠是壞的,在任何時機、任何地點,都不能殺、盜、淫、妄,這沒有任何餘地可留,只要一碰它們,就會墮惡趣。 這是小乘佛教非常狹隘的觀點。 他們的見解非常保守,所以他們的行為也不可能開放。 他們永遠想不到,即使是煩惱,也可以轉化為道用,更想不到煩惱與不淨物本來就是清淨的。

大乘顯宗的見解,就要高一個層次了。 他們認為,煩惱與不淨物可以轉為道用,但他們也沒有想到,煩惱與不淨物本來就是清淨的。

密宗,尤其是無上密宗卻認為,煩惱與不淨物不但可以轉化為道用,而且它的本體就是清淨的。

密宗中間階段的修行人,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 因為他們已經證悟了空性和清淨觀,不會有太大的清淨和不清淨的分別。 但畢竟還會有一些殘存的分別念。 為了徹底打破這些觀念,促進自己的修行快速成長,在保證不傷害任何眾生身心的情況下,他們會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 這是密法的一個特殊訓練方式,就像現在說的“魔鬼式”的訓練一樣。

也許有人會想:既然這種修行人已經真正證悟了一切是清淨的,是如幻如夢的,那他是不是就可以隨意地殺、盜、淫、妄了呢?

當然不是! 對眾生有利的行為,任何人都可以行持。 對眾生有害的行為,即使是密宗瑜伽士,也絕不允許。
密乘戒的基礎是菩薩戒,菩薩戒的基礎是別解脫戒。 其實學密者的戒條,應該比小乘和大乘顯宗的更多。 比如說,小乘的居士,只需守持居士戒;而受了菩薩戒的大乘居士,就需要守持居士戒與菩薩戒;假如是灌了頂的居士,就還要在此基礎上,多守持十四條密乘誓言。 所以,任何修行人,都應該如理如法地取捨。

很 多人不懂密法的真正含義,只是因為看到密宗的雙身像,以及忿怒金剛的面孔,聽到有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誓言等等,就不經聞思與研究,不負責任地大肆誹謗,不 僅四處張揚,還在網上發各種各樣的帖子,從而導致其他人對密法產生邪見,這會讓很多眾生墮入地獄,同時自己也有很大的罪業。

密宗正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才會保密。 但保密也不是永久性的,只是有一個過程。 當觀察到對方已經根機成熟,可以接受密宗的這些行為以後,才會給對方宣講與之相應的法門。

不僅是密法,包括第二轉法輪的《般若波羅蜜多經》裡面也說過:對剛剛進入大乘佛門的菩薩,不能講空性。 他們雖然發了菩提心,受了菩薩戒,但因為他還沒有經過聞思,智慧與法器還不夠成熟,提前給他們講空性,對方有可能接受不了——認為萬事萬法絕對存在的,不可能是空性——從而對空性產生邪見,這樣就會造 ​​業。

這都是佛陀慈悲與智慧的表現。 佛陀不會因為自己證悟了清淨與空性,就四處炫耀、八方宣傳,讓別人認為自己很偉大、很了不起。 而會根據眾生的承受能力,因材施教、應機傳法,逐步地引導眾生。



噶陀仁珍千寶 何謂甘露丸?



  甘露丸,或稱為嘗解脫和法藥。法藥是各種神聖之物與珍貴藥材做成的藥粉或藥丸,經過僧眾集體念誦佛號咒語祈福加持後的聖物。使用方法是:配戴、塗於身上、吃或供奉皆可,成分大致為五肉五甘露,或三十五種、一百零八種至一千零八種草藥等簡繁各種做法。

 所謂五肉五甘露乃密乘的秘密名稱,密續裡各種修法、法器、藥物皆以密名為稱,是故經過灌頂口傳解釋等訣竅才能了知。甘露之名梵文乃:panca amirta ,字梵文之義panca為「五種」、 a為「無」或「不存在」、 mirta為「死亡」、整句字義為「五種無死之藥」;藥材的比例大致皆以五的倍數來配置,目的在於以五行相助的理論而調解五大不調,攝授五大精華,從而獲得增強體力、增進智慧、容光煥發、延年益壽之利益。

  五肉為: 1,人肉:為黃精花根2, 象肉:為天門冬花根3, 馬肉​​:為當歸4, 狗肉:為紫茉莉5, 孔雀肉:為刺蒺藜; 並非真正使用動物血肉,也可說在登地菩薩境界中無分別,因此無不皆為妙藥,但凡夫階段不可殺生,只可用草藥,如果這五種草藥中有不足的,可用五種柯子(金光柯子、滋補柯子、皺柯子、長啄柯子、長青果柯子)和藥柯子代替。

  五甘露:1,糞便:為肉蔻2,尿液:為米酒或木香汁3,腦髓:為白荳蔻4,精液:為竹黃5,經血:為紫紅檀香或紅土;這些秘名皆是依造藥物本身的外型和藥性的關聯來訂名的,而整個加持程序又必須嚴格依造各個清淨傳承實行,所以不可單靠詞義忙修瞎練,土法煉鋼!

可參考《俱光甘露續》、《情器五大甘露續》和《五大甘露煉丹術》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守戒 達賴喇嘛


守戒一旦接受了灌頂,就有責任持守誓願和戒律。在事續和行續中,雖然菩薩戒是需要的,卻不須受密宗戒。任何密續,只要要包含金剛上師灌頂,就會要求弟子也守密宗戒。

如果你特別重視下三部密續的修持,素食就很重要。雖然在西藏的藏人,由於氣候條件和蔬菜短缺,肉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蔬菜充足的國家裏,最好要避免或減少肉食。尤其是當宴客時,如果能提供素食,就再好不過了。


有一個故事提到一位牧人來到拉薩,看見人們吃蔬菜,深感訝異,就說:“拉薩人絕不會餓死,他們能夠吃任何綠色的東西。


佛教對於飲食的立場,即使在出家戒中,除了某些動物的肉之外,一般並沒有禁止肉食。斯里蘭卡、緬甸和泰面的僧侶都吃肉。


在菩薩(譯注:指龍樹、無著、世親等大師)的經注中,肉食一般是禁止的,但不很嚴格。清辨在他的《中觀心要頌》中,曾經探討佛教徒的素食問題,結論是當動物的肉被吃時,它已經死了,所以它沒有直接受到影響。禁止的是吃那些你知道或懷疑為你而殺的肉。
在下三部的密續中,吃肉是嚴格禁止的。但無上瑜伽續行者都最好要吃肉,飲五甘露。無上瑜伽續的修行圓滿者,能夠透過禪觀的力量,轉五肉和五甘露為清淨的食物,然後食用以增強體力。
但如果有人以聲稱自己是無上瑜伽續行者為吃肉辯護,當他們在吃五肉和五甘露時,就不可以挑嘴,喜歡某一些,而厭惡其他的。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官方國際華文網站
http://www.dalailamaworld.com/topic.php?t=151
    


注:
「五甘露」:
尿(小香)---有功德成就之行者,其尿是香的
屎(大香)---有功德成就的行者,其糞便是含有檀香之味道
腦髓---有功德成就之西藏行者,如係天葬,死後他的腦髓保存下來
男精(白菩提)---有功德成就,證空性的瑜伽行者所出之悲智雙運不漏之精子
女血(紅菩提)---空行母之卵子,不是普通女人的;或用處女初次之月經


「五肉」:則狗肉、牛、羊、象及人肉。
 

關於五肉五甘露的釋疑 慈誠羅珠堪布


                                         
關於五肉五甘露的釋疑慈誠羅珠堪布

我們一定要注意,雖然有些內密在修外加行、內加行、正行,修六波羅蜜多等等方面,不但
與其他密宗一樣,甚至與顯宗也如出一轍,然而,有些內密的不共同修法和行為,卻是與眾不同的。

舉個例子:比如貪心、嗔心、嫉妒心、傲慢心等,小乘佛教認為這是真正的煩惱,要斷除它
同樣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對治力,否則會造成實質上的傷害,內心對其非常懼怕;大乘菩薩進一步瞭解了煩惱的真相,不認為五毒、三毒等煩惱是實有的東西,但是,即使在如幻如夢的世界中,仍然不能直接面對煩惱的真相,需要借助菩提心等其他外緣,才可將其轉為道用
;外密既不認為煩惱是一個實有的東西,也不承認煩惱的本性是不清淨的,而認為五毒等煩惱,可以轉化為佛的五種智慧,不過也要具足一定的條件,否則還是不敢直接接觸煩惱;直到密宗的內密,才達到了相當高的境界。

如今在全世界,只有藏傳佛教才具有內密的完整傳承。印度也僅僅在八、九百年以前存在過
,西藏人到印度求學的時候,已很難尋得內密的蹤影了。印度當時的內密修行人是非常保密的,因為印度是魚龍混雜的複雜之地,持外道、內道觀點的修行人也遍佈四處,當時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無論任何一個問題,都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然很容易發生爭論


後來內密傳到了西藏,藏地當時並沒有多少宗派,只有佛教和苯教。佛教雖然有大乘和小乘
,但佛教徒在修小乘的同時也修大乘,修大乘的同時也修密宗,至今藏地也是如此,所以西藏的內密修法並沒有印度當時那樣保密,而是比較公開。

當伊斯蘭教摧毀了很多佛教廟宇以後,本來密宗在印度就不太公開,之後連顯宗的很多傳承

都消失了。

但是,密法在藏地得到了弘揚,而且可以肯定地說,藏密的傳承是非常清淨的。因為密宗非
常注重傳承,而且一定要口傳,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假冒之法的出現。有些密宗故意用很多奇怪的名詞,外人無法理解,只有證悟的金剛上師們才能解釋,同樣也是考慮到魚目混珠的問題。

另外,藏傳佛教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辯論,通過辯論可以澄清很多問題,無論任何一句話,都可以一直追溯,直到認定為佛陀親口所說為止,因此,藏密的教義不會有任何問
題。

唐密和東密好像本身也沒有內密,只有在西藏才有內密修法的傳承,所以我想,真正瞭解密
宗內容的,只有西藏本土的修行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專家,真正的權威。除此以外,無論被冠以何種至高的稱謂,都是門外漢,都沒有資格為密宗定義。

內密的觀點與其他宗派不同,簡單地說,從中觀應成派到內密以下的空性觀點基本上是一樣
的,都是證悟遠離四邊戲論的空性,但內密在空性的基礎上,還有一點不相同:顯宗的最高境界認為,萬法的現象如同我們所看到的一樣,凡夫認為是真實的,而實際上一切都是虛假的;密宗認為,萬法不僅虛幻不實,甚至從現象的角度來看,也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不但從實相上來說是假像,在現象上也是清淨的佛的壇城!

顯宗實際上也承認這個觀點,只是釋迦牟尼佛沒有對這類根機的人強調而已,不過,顯宗在
一些經典中默認了這個觀點,認為大乘菩薩修到第八地的時候,有三種轉化或者三種清淨,這三種清淨當中有一種,就是五根清淨。

五根清淨時看到的萬事萬物,包括我們的娑婆世界,都與極樂世界、東方琉璃光佛的淨土一樣莊嚴。

佛告訴我們,實際上這個世界永遠如此,從未變化過,因為凡夫有煩惱障、所知障,所以被障礙掩蓋了世界的真正面目。當修到第八地之後,五根清淨了,才開始看清世界的真相。

世界的真相又是什麼呢?就是密宗裏講的佛的壇城。佛陀在很多顯宗經典當中也講過,《維摩詰所說經》的緣起當中就講得很清楚。

內密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強調當下就是佛的壇城。顯宗雖然默認,到第八地時會有這些現象

,但首先卻不提這回事。

當然,佛的壇城也有不同的層次與含義,譬如,像極樂世界或五方佛的淨土等有形、有色的
有相世界,是最低層次的佛的淨土。

平時大家所見到的釋迦牟尼佛的化身,金剛薩垛的報身,還有普賢王如來的法身,這些有頭、有面、有手的佛,都是不了義佛,其目的,是為了度化某類眾生而顯現的。密宗認為,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和佛的壇城。即便如此,與顯宗相比的話,這些已經是相當了義的佛與佛的淨土了。

在這個比喻當中,當事人沒有將繩子當成真正的蛇,更沒有對蛇的形象的畏懼,因此他會故
意抓住繩子並把它扔出去。同樣的道理,內密行者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清淨的,所以也會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

本來,密宗的五肉五甘露,對一般人是不公開的,雖然在這類修行人的境界中,清淨不清淨
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他們完全具備了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能力,但其他人因很難有機會瞭解其中的意義,故而不一定能接受,多數人還是會不理解,甚至因此而生起邪見。密宗為了保護他人的善根,所以在公眾場合或一般情況下,仍然以小乘佛教的戒律規範自己的行為。

內密行者為什麼要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就像普通人怕蛇一樣,他們也會懼怕五肉五甘露,有
清淨和骯髒的分別念。不過時代不同了,對現在的許多人而言,五肉都不算什麼了,五甘露可能還有點不行,但在佛陀時代的印度中部,根本不會有人去吃五肉當中的任何一種,他們認為這些都很骯髒下劣,不像現在的人,哪怕是人肉都敢吃,所以我們簡直無法找到十分貼
切的比喻,來形容當時人們對五肉的厭惡……


然而,證悟者的境界卻完全不同,當他真正證悟之後從禪定中出來,首先,在他的境界中,一切現象都是清淨的,沒有什麼五肉五甘露;其次,從證悟空性的角度而言,所有一切都是虛幻的,沒有一樣真實的東西。為了鞏固或進一步體會這個觀點,他們會直接接受五肉五甘露,從中可以深深地體會到淨、髒等一切分別都是人的執著。事實上,接受五肉五甘露並不
是整個內密的共同修法,只是其中摩訶瑜珈的特點。


釋疑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內密行人擁有如此的境界,為何還要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其原因是
,這樣做會對他的修行有更好的推動力,使他的修行更有長足的進步,可以起到快速打擊分別念的作用。

這就像修斷法,也即古薩里修法,加行裏面的古薩里修法,還稱不上是真正的斷行修法,真
正的斷行修法具有完整的灌頂和引導文,它的本質是屬於般若波羅蜜多的一種修法,也是顯宗智慧空性的一種修法,不過還是與顯宗略有不同,它增加了幾個訣竅性的方法:修斷行的人在接受灌頂以後,就要故意到屍陀林等普通人非常懼怕的地方去實修,而且一定要經歷108個這樣的地方,實地鍛煉自己。

這些屍陀林不是指普通的屍陀林,而是相當恐怖的屍陀林,時常有鬼與非人等出沒其間。修行人到了以後,還要運用禪定的能力,去激怒屍陀林的鬼神,故意惹惱他們,之後不允許念修上師瑜伽等修法,因為念完上師瑜伽後,鬼神就不敢來造違緣了。鬼神一發怒,就會引發各種各樣的恐怖現象。

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呢?因為,儘管我執煩惱如影隨形,但平時卻不易發覺,在恐怖景象顯
現的瞬間,我執也會暴露無遺:“啊!這次我肯定要遭了,我的命保不住了……”若能在當下運用智慧,就能迅速斬斷我執。

不僅如此,修行人還要去一些普通人連一根草都不敢損害的鬼神居住的山,故意作亂搞破壞

甚至染汙龍泉水,或到龍出沒之處,一旦他們被觸怒,不到一小時,天氣會驟然變化,電閃雷鳴,暴雨冰雹傾盆而下,此時我執也會頓然顯現,若以修法去斷除,會產生強有力的作
用。

再舉一個例子:譬如說晚上做夢,假如不知道自己在做夢的話,會跟白天一樣驚恐萬分、手
足無措,但如果知道自己在做夢,則哪怕從十層樓上縱身跳下,也會面無懼色。

同樣的道理,真正的修行者已經證悟了空性,體證到夢中的現象跟白天了無差別,為了快速
地推翻、打擊原有的執著,所以故意去接受原本認為不清淨的五肉五甘露,就像在夢中故意從十層樓跳下去一樣,這樣對破除執著有特別明顯的作用,而且對他的修行也沒有任何不良影響。

從利己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修法,但是,如果從大圓滿的境界往下看,這仍然是一個執著:既然是假的現象,為什麼還要故意做這些事情呢?大可不必!不過,與顯宗相比
,這些方法已經是一個飛躍了。

雖然在顯宗中觀的《中論》和《入中論》裏面都提到,我們最終一定要斷除所有的執著,但
卻沒有一個十分奏效的方法,只能循序漸進地修持——首先在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修持空性,經歷了漫長時日之後,最終也可以達到目的。

密宗與顯宗不同,它有許多善巧方便法門,這些法門既沒有離開顯宗的出離心、菩提心、空
性見等法要,又加入了密宗的特殊修行方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修行人已經斷除了執著,殺盜淫妄是不是都可以接受了呢?當然不可以

密宗強調,雖然在修行人的境界中沒有眾生、殺生、善惡這樣的執著,但是因為其他眾生內心還有執著,這些行為會導致眾生的痛苦,所以,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是不可能這樣做的,密宗也是不允許的。

對初學密的人而言,五肉五甘露不但不需要接受,而且密宗也反對初學者接受。

在《時輪金剛》中有一個比喻:有一種藥叫做梵天甘露,某些人直接飲用可以去病延年;而另外一些人卻不許嘗,而只能裝在嘎烏盒裏掛在脖子上,假如一旦飲用,他們會因身體不適應而死亡。

同理,對一部分人來說,如果接受密宗以五肉五甘露為代表的很多修法,對他的修行會有很大幫助;

但是,倘若初學者去效仿的話,就不但沒有進步,而且會有多種負面影響,因此,這些修法對初學者是禁止的。當有一天我們的境界提高了,能將一切法都觀成如夢如幻,沒有什麼執著的時候,就完全可以利用這種快速推動進步的方法了。當然,只有密宗才有這樣的捷徑,小乘等宗派不要說直接修持這些修法,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那麼,初學者應該怎樣對待五肉五甘露呢?某些密宗的甘露丸裏,有一千多種藥材,再加入
少許五肉五甘露的成分,這樣製成的甘露丸,初學者就可以接受。當然,如果初學者仍然覺得厭惡,也可以不接受,只要內心對這種方法不排斥,不產生邪見,知道是自己心力不足,境界太低所造成的也就足夠了。

密宗裏面清楚地講到:初學者不能做瑜珈師的行為,瑜珈師不能做成就者的行為,成就者不
能做佛的行為。作為初學者,應老老實實地從人身難得、死亡無常、輪回過患等修起,並嚴格地守持戒律,這樣才可能有進步。

那麼,區分初學者的標準是什麼呢?簡單地講,如果某人在服用了一種普通人服下就會立即
死亡的劇毒以後,不需要其他手段,僅僅憑藉他自己的修行能力,就可以輕鬆地將毒性轉化,身體毫髮無損,這樣才算是超越了初學者的境界。大家可以比照這個標準來衡量自己,如果自己達不到這個境界,行為上就應該格外謹慎!

什麼樣的人可以真正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就是超越了初學者境界,卻還沒有達到最高境界的
中上等修行人。藏密中講過,停留在此階段的人,利用這個修法可以增進修行的力度。

然而,有些人因為不瞭解密宗,故而對密宗接受五肉五甘露等一系列修法產生誤解,甚至大

肆批駁。

還有,密宗的本尊分寂靜本尊和憤怒本尊兩種。對於寂靜本尊,大家都可以接受;而對於憤
怒本尊,不懂的人就自以為是地認為那是外道的神靈,不應該是佛教所供奉的對象。

事實上,無論是寂靜本尊還是憤怒本尊,其本質都是佛的智慧顯現,二者之間沒有任何差別。

譬如說,以純金塑造的一座佛像,大家都會以歡喜心頂禮膜拜,而同樣以純金打造的魔鬼形象,很多人都會怖畏反感。其實,二者用的材料都是純金,只是外形不同而已,本質是相同的。

同樣,寂靜本尊和憤怒本尊也是相同本質的不同外觀,實際上都是如來藏的智慧顯現。

顯宗也承認如來藏,認為它是光明的、空性的,卻沒有提到如來藏可以有形形色色的顯現。


而從密宗經典中卻可以瞭解到,如來藏是一切萬事萬物的本性,在凡夫的境界中,顯現為不清淨的世界;對證悟者來說,如來藏的顯現就是佛的壇城——寂靜本尊和憤怒本尊。

那為什麼本尊的外表不一——有寂靜、有憤怒的呢?這是為了度化一些特殊的眾生。

本來魔鬼也可以用菩提心來調伏,釋尊成佛的時候,就是以慈悲菩提心調伏魔軍的,不過,只有具備佛陀那樣的能力之後,菩提心才可以起到應有的作用。

針對有些很厲害的,前世福報非常大的大力魔鬼,利用菩提心就很難調伏。因為他的福報因緣,有些是嗔恨心所致,有些是惡願成熟才變成現在的樣子,故而與出離心和慈悲心的關係不大,要調伏這些魔鬼,一定要顯現憤怒金剛的形象才行。

按照正宗的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如果要修十天的話,則前七、八天修寂靜本尊,到最後兩
、三天還需要將所有的寂靜本尊轉為憤怒本尊來修,有些人甚至一開始就修憤怒本尊,因為憤怒本尊的修法歷來障礙很少,而在修寂靜本尊時,處理不好就時常會遇到魔障,因此,修憤怒金剛比修寂靜本尊成就快。

從外表上看,憤怒金剛比一般的魔鬼還要兇惡,如果不懂其內在涵義,也許會被大家當成邪
魔外道的鬼神。

比如說,在憤怒金剛和護法的背後,都有熊熊燃燒的火焰,而寂靜本尊的背後卻是白光。實際上,這裏的火焰,代表佛的智慧。如同火可以燃燒一切一樣,智慧也可以斬斷所有的煩惱,所以用火焰來表示智慧;

還有,在憤怒金剛的手裏捧的不是缽盂,而是天
靈蓋,天靈蓋裏面裝的也不是水果、五穀等善妙之物,而是紅色的血,這又是什麼意思呢?血代表貪心,貪心又是墮落惡趣的主因。如果將血喝掉,就表示徹底消滅了對輪回的貪心。

灌過頂的人,可以看一些密宗的書,以便進一步全方位地瞭解密宗的內在意義,倘若僅僅因
為自己的無知,單從外表上進行判別,進而批駁密宗如何如何不好,這種做法非常愚蠢。

宗的修法十分殊勝,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其快速推翻執著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以上節錄自慈誠羅珠堪布《黑蛇總義》(密宗釋疑)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15.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擺脫“自我、逆境、生死”帶來的人生羈絆,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苦才是人生: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索達吉堪布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15.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15.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釋迦牟尼佛:
若想緩解生活、工作的壓力,最簡單、最實用的禪修方法是:先專注盯著釋迦牟尼佛像,看一會兒閉目想;想不起來了,再看一會兒,再閉目想… …如此不斷訓練,直至想得非常清晰。如果想打坐修禪定,這也是最有加持力的方法。
  長壽佛:
若想增長自己或他人的壽命,避免夭折或意外身亡,可一心一意地祈禱長壽佛,專注持念長壽佛心咒“嗡阿瑪Ra呢則萬德耶索哈”。
  金剛薩埵:
過去有意或無意中造下的一切罪業,若生起後悔之心,一邊唸金剛薩卅心咒“嗡班匝薩埵吽”,一邊想著金剛薩埵佛尊降下甘露,洗儘自己的罪業,諸罪可逐漸滅盡無餘。
  藥師佛:
虔誠、專注地祈禱藥師佛,持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能滅除一切疾病,消災延壽,也可令容貌更加莊嚴。
  阿彌陀佛:
臨終時,若一心一意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在腦海中想著阿彌陀佛的莊嚴身相,同時,周圍的人也為其念此佛號,可消除死時的痛苦、恐懼,身心得到安樂。有緣者命終後往生極樂世界。
  蓮花生大士:
若虔誠祈禱蓮花生大士,一心念誦蓮師心咒“嗡啊吽班匝格熱班瑪色德吽”,可化解一切不祥,如本命年、爭鬥、惡兆、疾病、橫禍等,修行無有任何障礙,迅速成就所願。

  度母:若虔誠祈禱度母,一心專念度母心咒“嗡達熱德達熱德熱索哈”,能止息惡咒、自殺、疾病等損害,免除一切煩惱,消除心中恐懼,獲得錢財、勢力、名聲等世間力量。當今之世,修此法之成效最為迅速。
  地藏菩薩:
若想所求如願以償,善根增長,福報、財富圓滿,或者超度已故亡人,可一心專念“南無地藏菩薩”,祈禱地藏菩薩加持。
  文殊菩薩:
若想開啟內心的智慧,明辨所做之事如何取捨,可一心專念文殊心咒“嗡阿Ra巴匝那德”。尤其是孩子在讀書時,常念文殊心咒,對學業大有助益。
  觀世音菩薩:
無論遇到任何危險、急難,一心專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大鵬金翅鳥:
佛菩薩為利益眾生而化現為大鵬形象。若一心祈禱大鵬,能獲得無礙的威力,消除非人、鬼魔帶來的各種危害,對癲瘋、昏厥等藥物難以治療的疾患,有與眾不同的功效。
  以上內容,只是滄海一粟。其實每一個心咒或聖號,都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寫幾本書也寫不完。但為了方便大家選擇,我特將這些佛菩薩最拿手的“特長”介紹了一下,你們可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在念佛菩薩的心咒或聖號時,看著、想著佛菩薩的莊嚴身相非常重要,以此更容易攝住我們的散亂心,與佛菩薩的加持相應。其實,看到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議,可令我們遠離一切障礙,增長無量福德。如《華嚴經》中說:“若得見於佛,捨離一切障,長養無盡福,成就菩提道。”甚至以嗔恨或蔑視的眼光看佛像,也會因為與佛結緣,對來世有無量的利益,那以信心、恭敬心、歡喜心注視著佛像,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將佛像放在清淨的高處,經常誠心地禮拜、供養、祈禱,並按照佛教中的這些方法修行,久而久之,不但可息滅煩惱、緩解壓力、解脫痛苦,還能令相貌莊嚴、聲音悅耳、具足財富等,有各種無形的加持力。
我確信,一個人不管內心有何所求,只要一心一意祈禱佛,必會帶來與自己根基和業緣相應的利益。甚至僅僅稱一聲“南無佛”,對今生來世也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 14.藏地幸福密碼


擺脫“自我、逆境、生死”帶來的人生羈絆,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苦才是人生: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索達吉堪布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  14.藏地幸福密碼
凡是來過藏地的人,就會發現這裡不管男女老少,無論出家、在家,幾乎人人手中都拿有念珠。念珠對他們而言,不是戴在身上的一種擺設,或是消災避邪的護身符,而是專門為念咒計數的工具。很多藏族人一生中精進念咒,數量甚至超過十億以上。

  有些人不明白念咒有什麼作用。其實,從究竟而言,佛菩薩的心咒與佛菩薩無二無別,觀音心咒就是真正的觀音菩薩,文殊心咒就是真正的文殊菩薩,通過持誦這些心咒,可以與佛菩薩心心相印著名大德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中也說:“勝義中,一切法皆為離戲大空性,沒有任何分別;但在名言清淨顯現中,咒語與本尊於所化者前,皆是智慧之幻變,了知彼二無有差別,則應將密咒受持為聖尊。”

這種境界比較高深,如果無法理解,每位佛菩薩因往昔發了不同的大願,所以,持誦他們各自的咒語,也會帶來不同的加持力。比如,文殊菩薩是三世諸佛的智慧本尊,若持念文殊心咒,比念其他咒語更容易開智慧;觀音菩薩是三世諸佛的慈悲本尊,若想增上慈悲心,念觀音心咒的
作用會立竿見影……諸如此類依靠持咒,不但可圓滿出世間的解脫功德,還可以帶來發財、長壽、健康等世間利益。
對此,有些固執的人也許不承認:“太愚癡了,不可能吧!”但實際上,密咒的加持力,你是可以親身感受到的,用教證、理證來說明,也完全可以成立。現在許多人常陷入一種誤區:科學無法解釋的東西,就認為不科學,包括密咒加持、前世後世、因果輪迴……

其實,“科學”的定義,是“暫時可被知而還沒有被推翻的知識”,所以科學不一定就是真理。假如一味地用科學衡量一切,此舉本身也是種迷信。因此,我們對不了知的事物,應該有一種理性的態度,不要輕易接受一切,也不要輕易否定一切。

還有些人,對佛法不太了解,口口聲聲說不能學密宗,因為裡面有太多密咒。但實際上,漢地寺院每天的早晚課誦裡,都會念楞嚴咒、往生咒、大悲咒、十小咒等;許多人經常念的《心經》,最後也有一句密咒,被稱為“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假如密咒都應視如洪水猛獸,那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其實,在漢地的很多佛經中,都提到了密咒的殊勝性。如《楞嚴經》雲:“若不持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意思是,在修行的過程中,假如不持誦密咒,祈禱佛菩薩加持,單單依靠自己的力量,就想讓身心遠離一切魔障,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金光明經》中也說:“十地菩薩,尚以咒護持,何況凡夫?”
而且,密咒也並非藏地的“特產”,它在漢地的佛經中隨處可見。例如,《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中,佛陀就對除蓋障菩薩,詳述了觀音心咒“嗡瑪尼貝美省”的來歷和殊勝功德。

當然,佛陀所講的任何一個道理,並不是讓我們盲目地接收,而是要嘗試去證明這些是否正確。這方面,在佛教的中觀、因明等中,有一系列的觀察方法及邏輯推理。所以,對於事物的真相,佛陀是要我們知道,而不只是相信。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13.消除痛苦的六大法


擺脫“自我、逆境、生死”帶來的人生羈絆,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苦才是人生: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索達吉堪布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13.消除痛苦的六大法

藏傳佛教中有個實修法,可以消除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讓我們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簡單:首先雙目直視虛空,不執著一切而自然放鬆,心胸盡量放大,在這樣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後念誦“達雅他嗡措姆迷勒那德卡踏母索哈”,這個咒語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觀修,有助於我們天天好心情,人際關係趨於改善,許多不順迎刃而解。
痛苦,是每個人都不陌生的字眼。
印度偉大學者聖天論師,將人類的痛苦歸攝為兩種:身苦與意苦。如頌云:“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意思是說,上等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壓力、競爭憂慮、“高處不勝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則是身體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強度勞動等。這兩種痛苦,恆時不斷地損惱著芸芸眾生。
人生本來就多苦,但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遇到一點挫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為什麼我這麼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頭上?”卻不知輪迴的本性即是如此。
那麼,我們在遇到痛苦時,應當如何面對呢?佛教中講了很多方法,通過這些,消除痛苦輕而易舉。即使有些習氣根深蒂固,無法一下子完全斷除,但只要持之以恆經常串習,痛苦也遲早會離你而去。
  第一、利益眾生,斷除自利。
當你特別痛苦時,首先要認識到痛苦的來源是我執,也就是自私自利的這顆心。若想斷除一切痛苦,就要先斬斷它的來源;而要斬斷它的來源,理應學習一些佛教經論,以大乘的無我精神改變自私自利的心態。
有些人以前有很多煩惱、痛苦,但後來學了大乘佛法,經常做些有利於眾生的事,比如做慈善、當義工,原來的痛苦不知不覺就消失了。所以,斷除痛苦的方法,就是要利益眾生。假如你有大乘的慈悲心、菩提心,那是再好不過了,但即使沒有,至少也應培養仁愛的傳統道德。
  第二、苦樂皆轉為道用。
佛教中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將痛苦轉為道用。也就是說,這個事情本身是一種痛苦,但只要你念頭一轉,就可以不把它當做痛苦,而把它利用起來。
這方面的道理,在無著菩薩的《快樂之歌》中講得淋漓盡致。比如,此論告訴我們:
有病是一種快樂,依此可消除往昔的很多業障;沒病也是一種快樂,用健康的身體可以多做善事。
有錢是一種快樂,用它能上供下施,積累資糧;沒錢也是一種快樂,可以斷除自己對財物的耽著。
有些出家人對錢沒什麼貪執,自然就有很多錢了,這時你也不必太煩惱:“有錢了,我該怎麼辦啊!”佛陀在《毗奈耶經》中講過,倘若你前世
福報很大,今生不需要勤作就腰纏萬貫,就算是一個出家人,所住的房屋價值五百金錢,也是允許的;所穿的衣服價值一億金錢,也是可以的。所以,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應該快樂。


其實,一個人若想獲得成功,經歷痛苦也是必需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會畏懼痛苦,反而會將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難,都轉化成通往解脫的基石。
曾有一個故事,就講了這個道理:
從前,一個農民的驢子掉到了枯井裡。農民在井口急得團團轉,就是沒辦法把它救出來。最後農民斷然決定:這驢子已經老了,這口枯井也該填起來了,不值得花太大精力去救驢子。於是就把所有鄰居都請來,開始往井裡填土。
驢子很快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起初,它在井裡恐慌地大聲哀叫。不一會兒,它居然安靜下來了。農民忍不住朝井下一看,眼前的情景讓他震驚:每一鏟砸到驢子背上的土,它都迅速地抖落下來,然後狠狠地用腳踩緊。就這樣,沒過多久,驢子竟然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縱身跳出來,快步跑開了……
  實際上,生活也是如此。縱然許多痛苦如塵土般降臨到我們身上,我們也應將它統統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腳下,而不要被這些痛苦掩埋。若能這樣,到了最後,我們定會像驢子逃離枯井一樣,從輪迴的苦海中徹底脫身。
  第三、修持自他交換。
觀修自他交換,對消除痛苦也很有幫助。
比如,當你重病在床、名聲受損、窮困潦倒時,可以發願:“世間上也有許多跟我一樣的受苦者,願他們的痛苦成熟於我身,由我代受,他們全部離苦得樂。”
然後當自己向外呼氣時,觀想自己的一切安樂,變成白氣施給眾生;當向內吸氣時,觀想他們一切痛苦,變成黑氣融入自己。
  這是除苦的最佳方法。當我們在遭受痛苦時,若能經常這樣觀修,所受的痛苦就有了價值,對自我的愛執也會日益減少。
  第四、修持安忍。
安忍,就是世人所說的堅強,有了它,面對痛苦便不會輕易屈服。
我曾翻閱過一些有影響的人物傳記,發現許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內心極其堅強,就算面對難忍的逆境,也能迎難而上、從不言退;而有些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內心十分脆弱、不堪一擊,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挫折,也能讓他終生一蹶不振。
像美國總統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兩次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都可以放棄了,但他並沒有這樣做。
也正因為這種堅強,他才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所以,成敗的關鍵在哪裡?就在自己的心力強大與否。蘇東坡也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第五、麥彭仁波切的“心情愉快法”。
藏傳佛教中還有個實修法,可以消除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痛苦,讓我們保持心情愉快。
方法很簡單:首先雙目直視虛空,不執著一切而自然放鬆,心胸盡量放大,在這樣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後念誦“達雅他嗡措姆迷勒那德卡踏母索哈”,這個咒語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觀修,有助於我們天天好心情,人際關係趨於改善,許多不順迎刃而解。
當然,以上所講的幾種方法,你們不一定要全部都用,畢竟每個人的根基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可以。就像生了病以後,有些人吃中藥能好,有些人用按摩也行,有些人還可以打針,但不管選擇哪一種,目的都是為了斷除痛苦。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12.欲除痛苦多念觀音心咒

擺脫“自我、逆境、生死”帶來的人生羈絆,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苦才是人生: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索達吉堪布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12.欲除痛苦多念觀音心咒
12.欲除痛苦多念觀音心咒

如果心誠,即使念得不對,也能與觀音菩薩感應道交;如果心不誠,雜有懊悔、懷疑等分別念,就算念得字字正確,也無法與之真實相應。

對我個人而言,從小就對觀音菩薩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也有極其強烈的信心。原因當然有多種,一方面是我出生在佛教家庭,小時候就對佛教有不共的信心;另一方面,我們藏地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持誦觀音心咒。

有時候回憶自己的童年,儘管沒有現在的物質條件,住的也不是高樓大廈,但每個人的心是很純潔的。由於在那種氛圍中長大,所以我小時候放犛牛時,每天都拿著念珠念觀音心咒。念了多少現在也記不清了,幾百萬遍肯定是有。

在我們那裡,觀音心咒是人人都離不開的咒語。而且,家家戶戶對觀音心咒非常熟悉,比較明白它的功德;即使有些人不太清楚,也是每天都在堅持念,而且念的數字相當驚人。像我父母那一代的老年人,基本上每個人都是1億遍以上,3億遍、6億遍、7億遍……這樣的現像比比皆是。

  觀音心咒為什麼如此重要呢?無垢光尊者在《如意寶藏論》的“聞法品”中,專門提到了一部經——《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漢文中有宋朝天息災的譯本),主要就講了觀音心咒及名號的功德。

無垢光尊者說:“這部經的功德非常大,猶如烈火,能燒盡我們無始以來的罪障;猶如清水,能洗淨我們的業障垢染;猶如狂風,能摧毀我們身口意的一切障礙……”

觀音心咒的發音,是“嗡瑪尼貝美吽”;也可以在後面加個觀音菩薩的種子字“舍”,即“嗡瑪尼貝美吽舍”。

只要心誠,對觀音菩薩有信心,發音不一定要統一。東北人、閩南人念時,發音肯定不相同,拉薩和四川的藏語發音也有很大差別。但只要自己有信心,功德應該沒什麼兩樣,甚至有時候念錯了也有功德。

從前,有位老和尚在行腳途中,見到一座山上發紅光,知道那裡必定有修行人,於是上山一探究竟,發現了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告訴他,自己每天都念嗡瑪尼貝美“牛”,數十年如一日。

老和尚慈悲地說:“你念錯了,應該是嗡瑪尼貝美吽才對。”老婆婆一聽,特別傷心,覺得幾十年的修行全報廢了,心里特別懊喪,馬上更正了過來。

老和尚告別後到了山下,向山上一望,原來的紅光已經沒有了。他趕緊回去告訴老婆婆:“我剛剛是開玩笑的,你念的嗡瑪尼貝美'牛'沒有錯。”

老婆婆頓時展露出笑容,又改回她原來的念法,山上再度現出了紅光。

可見,“心誠則靈”,如果心誠,即使念得不對,也能與觀音菩薩感應道交;如果心不誠,雜有懊悔、懷疑等分別念,就算念得字字正確,也無法與之真實相應。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11.易嗔之人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擺脫“自我、逆境、生死”帶來的人生羈絆,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苦才是人生: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索達吉堪布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11.易嗔之人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11.易嗔之人就連親人都厭惡他

一個人縱有萬貫家財、樂善好施,但若易嗔的話,連親人都不願依附他,更何況是其他人?因為嗔惱者如毒蛇,不時就會傷害別人,有誰願與毒蛇生活在一起呢!

嗔恨,是對不喜歡的人、事、物,產生的一種排斥、厭惡。嗔恨可大可小,小到抱怨、指責;中到憤怒、謾罵;大到殺心、毀滅心。有嗔恨心的人,會有什麼後果呢?

他的一切安樂都會被摧毀無餘,並常處於“喜樂亦難生,煩躁不成眠”的狀態中。 《本師傳》也講過:生嗔心的人,臉一剎那就變得非常醜陋,縱然外表裝飾了最好的飾物,也顯不出絲毫莊嚴;即使臥於最舒適的寶床上,也睡不安寧,輾轉反側如處荊棘之中……

經常有嗔恚情緒的人,大都會產生高血壓、心髒病、胃病、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不管他的財有多少、位有多高,就算經常給下屬施以恩惠,但如果經常大發脾氣,傷害下屬的身心,最後下屬也不會領情,甚至還會生起加害之心。
歷史上和我們的身邊,就有許許多多這類事件:一些大人物往往因不能克制自己的嗔怒,導致下屬的反叛,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所以,內心若不斷除嗔恚煩惱,哪怕布施再多的東西,也不能攝受他人,成辦自己的事業。

當然,嗔恨情緒一旦生起,不能硬壓下去,而要想方設法化解掉。否則,這股嗔恨只要還在,就會像火山一樣不斷蓄積可怕的能量,越是強忍,累積的能量越多,總有一天會爆發。下面講一個歷史故事,說明怎樣以智​​慧化解自己的嗔心:

中國歷史上極有福報的大臣,是唐朝的郭子儀,他是輔助四代國君的元老,一直屹立不倒。

當時戰亂紛飛,郭子儀的對手把他的祖墳給挖了。郭子儀聽後大哭,但並沒有報復,也沒有生嗔恨之心。

他說了這麼一番話:“天下因戰亂死亡的人太多了,因為仇恨,家裡祖墳被刨的也不計其數。我也是領軍打仗的將軍,手下有多少士兵挖了別人家的祖墳呢
?現在輪到我了,也算我郭子儀不孝父母、罪孽深重!”
郭子儀的第一反應,就是把對手的錯誤普遍化:刨祖墳是因為亂世中的仇恨。第二反應是反觀自己:我的軍隊就沒有刨過人家的祖墳嗎?第三反應:是我郭子儀之罪,不應嗔怪他人。所以,郭子儀的大福報也不是白來的,是自己修來的。面對祖墳被挖都能不起嗔心,真是已得安忍三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自己憤怒的事情,也不妨修習以下四觀:

第一觀:這世上沒有絕對的惡人,之所以“惡”,只是因為他被業風所吹,身不由己,故我們要有容人之量。

第二觀:人生如同一場夢,我們不應該太執著,否則會引生無量痛苦。

第三觀:眾生本來是佛,讓我發怒的不是他,而是他的煩惱。若起了嗔恨心,就等於對他的煩惱發脾氣,這是愚癡的行為。

第四觀:倘若事情還可以補救,就沒有必要生氣;倘若事情已無法挽回,那生氣又有什麼用呢?

當嗔恨心生起時,要學會這樣觀照自心。很多時候,事情剛發生時,我們並不是太生氣,但因為沒能及時制止,才使得怒火不斷蔓延、擴散。實際上,有時候我們的嗔恨心,正是自己在煽風點火。

所以,面對逆境或傷害時,每個人應運用智慧調伏自心,不要任由嗔恨心壯大。否則,它就會如同星星之火,終將燒盡一切功德之林。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10.做人別學“一根筋”


擺脫“自我、逆境、生死”帶來的人生羈絆,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苦才是人生: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索達吉堪布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苦才是人生》第一章:10.做人別學“一根筋”在生活中,有些人懂得變通,會根據不同的事情,採取不同的對策;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做事“一根筋”,不管什麼事都用同種思維對待,以致很多事情弄巧成拙。從前,有個金匠和木匠一起趕路,行至曠野,遭遇劫匪。木匠的衣服被剝去,金匠立即逃跑,藏在草叢裡。木匠曾在衣服的領子裡,藏了一枚金幣。他對劫匪說:“這衣服有一枚金幣,我想把它要回來。”  劫匪反問:“金幣在何處?”木匠解開衣領,拿金幣給他們看,並鄭重其事地說:“這是真金的,若不相信,你可以到那邊草叢裡找我的伙伴鑑別,他是位好金匠。 劫匪找到金匠,不由分說,將他的衣服、行李也搶走了。這個木匠就是個不知變通的人,不僅自己蒙受損失,還殃及自己的同伴。 “一根筋”的壞處還不止如此,有時候更過分的話,還會釀成大禍:很久以前,有父子二人相依為命,兒子又笨又憨且“一根筋”。一天,父親對兒子說:“今天我的仇家會上門來鬧事。不管什麼樣的東西,只要傷害我,你就用斧子把他砍死。”於是,那寶貝兒子將斧子磨得又快又亮,專心等待仇家的到來。可是等了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一個傷害父親的仇人。兒子有點著急了,左瞧瞧、右看看,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他看見一隻蝨子叮在父親的背上吸血,便立即舉起斧頭向蝨子砍去。不知蝨子被砍死了沒有,他的父親卻因此喪了命。面對一些複雜的人或事,假如不思變通、太過愚鈍,往往不會有好結果。就好比一支鋒利無比的箭,若不經思考就直接射出,瞄準的目標若是人,必定使別人輕則受傷,重則喪命;瞄準的若是堅硬之物,如石頭、山崖、鐵門等,最終只能折斷,傷害的是自己。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9.安忍的智慧


擺脫“自我、逆境、生死”帶來的人生羈絆,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苦才是人生: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索達吉堪布


第一章 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9.安忍的智慧人生的旅程,不會永遠是平坦寬暢、風和日麗,作為善惡業力相雜的人,不可能不遇到一些逆境違緣。現實生活中,許多令人後悔之事的發生,都是因為缺乏安忍的緣故。因此,安忍的智慧對我們來講,顯得尤為重要。曾有一位叫盡見的大臣,國王給了他500兩黃金,委派他去買最好的東西。他走了很多國家,一直都沒有買到。後來,他遇見一個老人在街上喊:“賣智慧,賣智慧!誰要買智慧?”大臣心想,這個東西我們國家沒有,於是問道:“怎麼賣?”  “500兩黃金,要先付款。”大臣交出黃金後,老人字正腔圓地說:“這可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一共12個字,你務必要記住:緩一緩,再生氣;想一想,再行動。”大臣聽後,心裡直喊冤枉、後悔不迭,認為500兩黃金可惜了。  他回到家裡,已是深夜。走進臥室,見妻子身旁躺著一個人,不由得氣憤至極,心想:“這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居然敢紅杏出牆,背著我與人通姦!”想到這裡,他氣不打一處來,立即抽出寶劍向妻子刺去。忽然,他想起了那12個字,就一邊唸一邊仔細察看,結果發現:在妻子身邊躺著的人,竟然是自己的母親。原來,妻子今天生病了,母親是特意來照料她的。大臣這才醒悟過來,覺得那12個字,字字珠璣,若不是它的提醒,自己險些釀成大禍,500兩黃金又豈能與妻子和母親的性命相比!世人發生一些大事,有時候原因非常簡單,“眼裡揉不下沙子”,或者意氣用事,十分鐘之間就能出現可怕的後果。所以,當我們怒不可遏時,千萬不要在衝動的情況下,做出任何決定和行為。要知道,嗔心就像夏天的狂風暴雨,驟然出現時,風雲變色,但過一會兒就萬里無云了。故而,當你產生嚴重的嗔心時,請停一停、緩一緩,深吸一口氣,在心裡默數十個數,給自己一個冷靜的機會,這樣就不會做出不理智的傻事了。

三十個忠告 龍欽巴 尊者




由於大誓願的力量,使我不費力地躋身於至高無上的偉大成就者傳承行列中;但是因懈怠,虛度此生,現在已日薄西山。我想傚法心行仙人,然而我卻極為沮喪,因為我看到別人很像我一樣的懈怠。

這是為什麼,我要說出這三十項懇切的勸誡,以激發出離心的原因。

啊呀,用盡一切辦法,調伏很多眾生,在自己周圍集合一大群徒眾,可能也持有興隆的寺產。但是,這是爭端的根源,也是執著我心的原因。

靜居獨處,是我懇切的第一項勸誡。

在想要去除障礙和降服魔外等等的村莊法會中,有人就會在人群當中,顯露習性。可是由於貪愛食物和財寶,導致心靈被魔所盤據。

調伏自心,是我懇切的第二項勸誡。

從窮人那裡搜取了許許多多的稅賦,來興建大的佛像塔寺,與分發許多佈施品等等,但是,基於這種善意的所作所為,反而是累積罪業過失的原因。

培養善心,是我懇切的第三項勸誡。

為了表現自己的偉大,而向人家講經說法,並利用種種欺誑的手段,來保有一大群尊卑高低的徒眾,這就是產生執為實有的驕傲原因。

腳踏實地,是我懇切的第四項勸誡。

用種種欺騙的手段,來做生意及放高利貸等等,以這些邪命所積聚的錢財,也許可以好好的做一番供養,但是基於貪心的這些功德,是為八世法(八風)所動的根源。

去除貪慾的梵行,是我懇切的第五項勸誡。

當證人、保證人和捲入訟事,我們也許可以因此調解別人的爭端,而認為這是為了利益所有人,但是沉溺於這種,會造成為利益而為。

不要期望好處和別人的報答,是我懇切的第六項勸誡。

擁有權勢、財富、眷屬和福德,且名揚四海,可是到死時,這些毫無用處。

努力用功修行,是我懇切的第七項勸誡。

執事與侍者等擔任有職務和廚師的人,是寺院的支柱,但是以這些工作為旨趣,是產生煩惱的原因。

減少忙碌於這些鎖事,是我懇切的第八項勸誡。

攜帶法器、供養、經像書本和炊具等等所有必需裝備到人煙罕至的深山修行。然而,裝備齊全是困難和爭端的根源。

身無長物,是我懇切的第九項勸誡。

在世風日下的今天,我們也許會責備周圍粗野的人,雖然是基於饒益心,但是會因對方不領情而產生煩惱,給自己找來麻煩。

言語祥和,是我懇切的第十項勸誡。

我們也許不具私心,出於情感,而指出別人的缺點,以為這樣做是為了別人好,雖然我們所言不假,但這會傷到別人的心。

言語婉轉,是我懇切的第十一項勸誡。

參加辯論,辯護自己的觀點,而駁斥別人的想法,雖然認為其論點是在維護教法的純正,但是這樣做是產生煩惱的根源。

保持緘默,是我懇切的第十二項勸誡。

基於師父的教誡傳承以及宗義等等,而護持我們這一宗派的觀點,以為是本
身應有的服務。然而,自讚毀他是增長我們的貪著和嗔恨的原因。

拋開這一切,是我懇切的第十三項勸誡。

用聽聞佛法來研究教義,我們也許瞭解別人的錯誤,而證明我們有分別對錯的智慧,但是這樣想,就會累造我們的罪孽。

純正的看每件事物,是我懇切的第十四項勸誡。


談空說妙和毀謗因果,我們也許認為高談理論是佛法的究竟,但是放棄這福慧二資糧,將會失去修行的機緣。

福慧雙修,是我懇切的第十五項勸誡。

為了第三智慧灌頂的緣故,而降下明點等等,你以為可以藉他人的身體,幫助我們修行。但是,這種「有漏道」欺騙了許多大修行者。

依止解脫道,是我懇切的第十六項勸誡。

對不堪受法的人傳授灌頂和分送神聖的物品給一般大眾,是破壞誓願和正定的根源。

揀擇正直誠實的人,是我懇切的第十七項勸誡。

在眾人當中裸露身體等等狂行,我們也許認為瑜伽行者的苦行就是這個樣子,但是這會使世俗的人失去信心。

謹慎約束自己,是我懇切的第十八項勸誡。

不管在什麼地方,我們都以傳統和聰明的行為方式,企圖做頂尖的人物,但是這樣反而會導致從高處往下墮。

不緩不急,是我懇切的第十九項勸誡。

不論是住在鄉下、寺院或隱居山林,不尋求特別親密的朋友,我們應該與所有人為友,然而不親密,也不憎惡。

保持中立,是我懇切的第二十項勸誡。

用不自然的表情,恭敬檀越施主,為了討好別人而虛偽做假,是束縛自己的原因。

平等對待,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一項勸誡。

有無數的占卜、曆算和醫藥等等的書籍,雖然它們都有其緣起理論所依據的技巧,會使人無所不知,但是太沉迷於這些,會使我們無法專心禪修。

儘量減少這些方面的研究,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二項勸誡。

躲在屋裡佈置裝飾房間,我們也許會有具足一切的享受,但是這樣會把整個一生耗費在瑣碎的事物上。

去除所有這些活動,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三項勸誡。

有學問,有道德,又精進修行,也許會使我們到達很高的境界,但是執著這些,只會束縛我們自己。

瞭解如何不執著的解脫自在,是我懇切的第二十四項勸誡。

用收降雷雹與念符咒等種種方法,認為這是可以調伏所度有情的一種事業,但是傷害到其他生命,其下場會使自己墮入三途。

保持謙虛,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五項勸誡。

我們也許擁有一切甚深的經典、教誡、警語等等,但如果不付諸實修,大限來臨時,這些都無濟於事。

觀察自心,是我懇切的第二十六項勸誡。

在一心一意修行時,我們可能會有所體驗,而和別人談論,製造論典,唱證悟的歌,雖然這些是修行的自然顯現,但會增加迷亂的思想。

遠離戲論,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七項勸誡。

念頭起來時,就要立刻盯住,因此心裡了了分明時,就要一直安住這個境界,雖然已經無所觀,但仍然必須維持這種禪定的境界。

時時觀照,是我懇切的第二十八項勸誡。

在空性中,遵行因果律,對無為法持守三乘願(小乘自度、大乘度他與金剛乘即身成佛的誓願)以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努力饒益有情。

福慧雙修,是我懇切的第二十九項勸誡。

我們已經親近許多有智慧和有成就的上師,也聽聞了許多甚深的教誡,也看到了一些深奧的經典密續,只是還沒有去身體力行。唉呀!我們只在欺騙自己!

解行相應,是我懇切的第三十項勸誡。

為了對於像我一樣的人,我懇切地說出這三十項勸誡。以此善意,願一切眾生能從世間解脫出來,而得到大安樂,追隨三世諸佛菩薩及所有大成就者的腳步,願我們師法他們。楚稱羅哲‧龍欽巴尊者在出離心下,懇切地寫下這三十項勸誡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頂果欽哲法王 你可以更慈悲


中等根器眾生的修道

這牽涉了脫離輪回的歡樂,把努力放在獲致解脫之上。

     9
三界之喜樂如草上之露珠,
瞬間即逝是其本質。
求取不變之無上解脫,
乃是菩薩的修行。

一旦你瞭解空性與現象緣起之雙運,你將清楚看見這個世界是多麼的惑人,充滿欺詐,如同一個老人被迫去玩孩童的遊戲,你將發現這些遊戲令你感到非常厭倦。
一旦你瞭解到,把人生花在執著朋友、策劃去征服敵人和競爭對手是愚蠢透頂的事,你將發現執著于朋友、征服敵人和對手是乏味的。一旦你發現,讓自己永遠受到 串習的影響和制約毫無意義,你將對自己受到串習的影響制約感到厭煩。一旦你明白,全神貫注于未來、失去對當下的觀照與警覺是全然的迷妄,你就會對全神貫注 于未來、失去對當下的觀照與警覺感到厭倦。
即使你能夠貫徹所有虛幻的目標和野心,獲得某種成果,但它們能夠帶來永久的結果嗎?你將認清,在所有的目標和野心之中,沒有什麼是永久的。你或許是一個王 位的繼承人,但顯而易見的,沒有一個國王曾經無限期地掌握權力——如果沒有其他的事物奪取他的權力,那麼死亡將奪走他的權力。你或許是一個最令人畏懼的將 軍,但不論投入多少次戰爭,你永遠無法征服所有的敵人。你或許擁有巨大的權勢、影響力、名聲和財富,但它們全都空虛且毫無意義。
剛開始,世俗的享受令人愉悅,但隨著時間的消逝,它們卻成為痛苦持續增加的來源。如果你把一條濕潤的皮革纏繞在手腕,剛開始沒有問題,但等到皮革乾燥縮水,它就緊繃得令人感到疼痛。用一把刀子把皮革切開,是多麼令人感到輕鬆!
如果你把心轉向佛法,真誠地修持佛法,即使一天只有一小時,但經過生生世世,你將逐漸清淨你的染汙,讓自己從輪回中解脫。這充滿了意義。如同蓮師所說:

不論你多麼勤奮。
世俗的活動都沒有盡頭;
但若你修持佛法,
將迅速成就一切。

不論它們看起來多麼美好,
輪回中的事物總是以災難終結;
但修持佛法的果實,
永遠不會衰敗。

自從無始以來,
你已經積聚、助長了業、負面情緒和串習,
因而迫使你在輪回中流浪。
如果你繼續如此,
解脫何時才會到來?

如果你在死亡時才看清這一切
就太遲了一一
當頭顱已被斬下,
藥物還有什麼用處?

認清輪回的痛苦,
轉向涅槃之寂靜。

如果你認清迷妄的真面目,你將瞭解到,在這個凡俗的世界上,在整個輪回之中,沒有什麼是有價值的48。即使是世界上最崇高的天神,例如梵天 (Brahma)和帝釋天(Indra),他們的身體散放出光芒,可以照亮整個天空,他們擁有無價的珠寶飾物,享受無與倫比的權勢與昌盛,但是當業——讓 他們擁有如此崇高地位的業——耗盡時,他們除了墮入輪回的下三道,別無其他的選擇。

48.在輪回中,有六種基本的痛苦:(1)朋友和敵人是易變不定的;(2)我們似乎永遠擁有得不夠;(3)我們一再死亡;(4)我們一再轉世;(5)我們一再地在輪回中起起伏伏;以及(6)我們在本質上是孤獨的。

證悟者知道上三道的眾生並不比地獄道的眾生來得好。下等根器的眾生知道下三道的痛苦,而希望投生上三道。中等根器的眾生知道整個輪回中的一切都是令人不滿足的,而且都以痛苦為終結。他們把輪回視為一座失火的大宅院,在這個宅院之中,沒有一處可以停留。
認清輪回的本質,你就會對輪回產生厭倦,而如此的厭倦將激發你努力尋求解脫。透過努力尋求解脫,你將獲得解脫。輪回從來不會自行消失。你自己必須積極地想要根除輪回。
如果你認識到輪回的痛苦,你將認清煩惱和煩惱所產生的負面行為是痛苦的根源;你會認清執著於自我的概念是煩惱的根源。如果你能夠去除那種執著,痛苦就會止 息。解脫意味著讓你自己脫離煩惱和負面行為的束縛。而讓自己脫離這種束縛的方法是修持佛法——去修學戒律(戒)、禪定(定),以及讓你了悟自我和現象不存 在的智慧(慧)。戒律是禪定的基礎,禪定是智慧的基礎。如果你適當地修持佛法,即使一天只有一小時,無數生世和無數劫以來所造作惡業的結果將能夠被清淨。
隨著你持續地修持佛法,即使修持的時間不多,仍將逐漸能夠在解脫道上向前邁進。最後,你將證得永不消逝的真正大樂。

嘉瑟•東美說:

你將不會同時成就佛法
和凡俗今生的目標——
如果這是你的願望,
毫無疑問的,
你正在欺騙自己。

嘉瑟•東美也說:

對於修持佛法而言,
最大的障礙莫過於沉迷在今生的成就。

諸如密勒日巴等過去偉大的修行者瞭解到這一點之後,他們離開家鄉,居住在僻靜處,於洞穴內禪修,幾乎沒有任何蔽體的衣物或維持生命的食物。然而,密勒日巴 和其他偉大的修行者證得全然的了悟——了悟如天空般的法身、究竟之自性、究竟之證悟。那種了悟是他們唯一的財產。這是為什麼密勒日巴尊者被全世界的人,甚 至被不篤信宗教的人敬為真正修行者的最佳典範。密勒日巴用一生的時間坐在一塊岩石上禪修,身上只穿著一片簡單樸素的棉布。密勒日巴尊者要前往故鄉時,他的 上師瑪爾巴告訴他:“孩子,如果你不放棄對今生的關注,混淆佛法和今生的事務,你的佛法就一去不回了。就這樣了,孩子,思量輪回的痛苦。”密勒日巴曾經以 道歌的形式來給予忠告,描述“惡魔”的特徵:

親人情感的表露,
是惡魔持續拖延你的修行的乞求;
切勿信賴它們,
斬斷所有的束縛!

食物和財富是惡魔的密探:
如果你上了它們的癮,一切都會出錯——
放棄所有如此這般的執著!

感官的歡樂是惡魔的陷阱:
毫無疑問的,
它們將引誘你落入圈套——
拋棄一切的貪戀!

年輕的伴侶是惡魔的女兒:
他們肯定會蠱惑你、迷醉你——
小心提防它們!

你的故鄉是惡魔的監牢:
你很難從中逃離——
現在就逃跑!

在最後,你必須離開,把一切留在身後——
因此現在就拋下一切!
如此比較有道理。

孩子,如果你聽從我的話語,
把它們付諸實修,
你將享受無上佛法之財富。

放棄對今生俗務的所有關注,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教法。如果你告訴一個人萬事萬物的本質是空,而他的心尚未準備就緒,那麼他將無法接受這個說法。他會想:“這 個老頭子瘋了!”一般人認為空性的教法深不可測。同樣的,如果你要這個時代的人放棄俗務,不論出家眾或在家眾,他們會想:“這個老頭子精神錯亂了!”你所 說的話的真正意義不會深入他們的心。但是,這是千真萬確的:如果你強烈地執著於歡樂,求取事物、名聲和讚譽,那麼不論你多麼努力地研習和禪修。把高深的教 法融合成為你的一部分,甚或成為一個上師,都對你完全沒有幫助。
能放棄對今生的所有關注而品嘗佛法修行之全然喜悅,這樣的人非常稀少。如果你開始教導人們要對親戚、財物、房屋、土地和今生的其他享受感到厭離,那麼人們會開始看起來像一隻頭被棍子敲了一記的驢子。他們的臉會變得陰鬱,他們會感到不自在,寧願沒有來聽聞教法。
蒼巴•嘉惹49說,為了出離世間,我們必須持守十一個誓願:

49.卓貢•蒼巴•嘉惹(Drogon Tsangpa Gyare, 1161-1211)是證悟的出離者的典型。他遵循羅瑞巴(Gyalwa Lorepa,1187-1250)在禪觀中給予的預言,開啟通往“擦裡”(Tsari)這個密地的大門。在擦裡,他擁有一個勝樂金剛 (Chakrasamvara)的禪觀;勝樂金剛預言,他的教法與傳承將播及一隻老鷹飛行十八天的距離。他和他最親近的繼承者果藏巴,以及果藏巴的弟子揚 貢巴(Gyalwa Yangonpa)是竹巴噶舉極為有成就的上師。

不要迎合遵從一般人的態度,而要獨居。
遠離你的故鄉。
要覺得你已經享有足夠的感官歡悅。
保持最謙卑的狀態,
就能不在意別人的看法。
在你的心中部署一個密探——
從事能夠根除對所愛之人執著的禪修。
不去留意人們說些什麼,
讓他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不要感到憂傷,
即使風把你珍視的一切帶走。
對今生了無悔恨,
仿佛你是一個垂死的乞丐。
不斷念誦“我一無所需”這個咒語。
穩穩握住拉制你命運的韁繩,
讓自己被真正修行之雲圍繞。

當人們接觸到那些已經出離世間、披上袈裟、終其一生研習和禪修的人,人們敬重他們為真正的僧伽,並且盡可能地提供協助。
這種自然而然的敬重,乃是佛法本俱之善的清晰展現。


錄自 頂果欽哲法王 你可以更慈悲
法相為 格魯派皈依境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蓮師說:當你把佛法放在心上時,會有十種徵兆。



蓮師說:當你把佛法放在心上時,會有十種徵兆。

佛母問:是哪十種徵兆?

上師說:
1)當你的執著減低,即是已禳除執著實存的邪魔。

2)當你的執著心變少,即是已去除貪圖的徵兆。

3)當你的煩惱減輕,即是內心已平息五毒的徵兆。

4)當你的自私減少,即是已禳除我執邪魔的徵兆。

5)當你離於尷尬且無任何的參照時,即是邪念已瓦解的徵兆。

6)當你離於禪修者與禪修對象的概念,且不失去對本性的覺觀時,即是你已遇見法界本母的徵兆。

7)當任何概念的生起猶如平等無別的禪境時,即是已臻至見、修核心的徵兆。

8)當你已確定輪、涅無別時,即是完全證悟已從內在生起的徵兆。
    總之,當你已無任何攀緣,即便對你的身體時,即是已全然離於執著的徵兆。

9)當你安住,無損於痛苦與困逆時,即是已了知現象如幻的徵兆。

10)當你只有輕微的世間八法顧慮時,即是已證得本心的徵兆。
    
總之,當你的內證外顯時,就像一株冒出新葉的樹木,當外在的徵兆被他人識出時,就像這棵樹的果實已成熟可食般。

※註 世間八法:利、衰、譽、毀、稱、譏、苦、樂。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8.“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擺脫“自我、逆境、生死”帶來的人生羈絆,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苦才是人生 : 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
索達吉堪布


第一章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8.“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就沒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如此則會少有過失。
許多人都想保護自己,不願遭受點滴痛苦。 但假如真想饒益自己,最好的辦法就是去愛護他人。
上師如意寶說過:“若欲長久利己者,暫時利他乃竅訣。” 


古時候有個楚莊王,一次在作戰中大獲全勝。 為了慶功,楚莊王大宴群臣,還專門讓王妃為每一位有功將士敬酒。 到了晚上仍未盡興,於是楚莊王命人點燭夜宴。
忽然, ​​一陣疾風吹過,宴席上的蠟燭都被吹熄了。 趁漆黑一片,有個將軍仗著酒興想輕薄王妃。 王妃拼命掙脫,順勢扯下了他的帽纓,然後到楚莊王面前告狀,讓國王查看誰沒有帽纓,以找出剛才無禮之人。
那位將軍見此情景,酒一下子全醒了,心驚膽戰地等待處罰。
出人意料的是,楚莊王聽完王妃的訴說,卻大聲宣布:“寡人今日設宴讓大家歡聚,諸位務必要盡歡而散。酒後失態也是人之常情,不足為怪。請大家全部去掉帽纓,盡興飲酒。”並傳命重新 ​​熄滅蠟燭,等眾臣都把帽纓取下來後,才點上蠟燭。 君臣盡興而散。
後來,楚國與別國發生爭戰,楚莊王帶兵迎戰時被敵軍圍困,眼看就要被生擒活捉。 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有名大將奮不顧身地衝入敵營過關斬將,勇猛地將楚莊王救了出來。
楚莊王對他特別感激,一問之下,得知此人就是當日那位沒有帽纓的將軍。
楚莊王一時的忍讓寬容,無形中卻救了自己一命。 可見,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格言聯璧》中也說:“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意即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就沒有交不到的朋友;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如此則會少有過失。 


然而,現在很多人不是這樣,他們是“寬”於律己、“嚴”以待人,有錯誤的必定是別人,應善待的必定是自己。 這有點顛倒啊!

《苦才是人生》第一章:7.不能戰勝苦難,它就是你的屈辱

擺脫“自我、逆境、生死”帶來的人生羈絆,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苦才是人生 : 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
索達吉堪布 


第一章人怎麼活才能不痛苦

7.不能戰勝苦難,它就是你的屈辱
“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有些人覺得,苦難是安樂的障礙,因而不願意接受它。 這是一種膚淺的看法。 實際上,對將苦難轉為動力的人來講,苦難會顯露出功德和利益的一面。
讀過《本生傳》的人都知道,佛陀當初萌生出家之念,正是因為四門出遊見到老、病、死的痛苦,而頓然生起求解脫之心。 蓮花色比丘尼也因頻頻受苦,出家後一心修道,終證阿羅漢果。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高僧大德無一不是經歷了難忍的磨難,方才獲得大成就。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一次在成功實業家的聚會上,聽到有位富翁訴說童年的苦難經歷,並講道:“苦難,到底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它就是你的財富;當苦難戰勝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這句話雖然很簡短,卻深深打動了丘吉爾。 依靠這種精神的鼓舞,他最終成為英國政界的首腦。
人生需要一些苦難,才能激發自己抵禦逆境的潛力。 對堅強的人來講,苦難可以轉為前進的動力,可以成為成功的助緣。 否則,沒有絲毫苦難、整天放逸無度的話,這種人生就像大海上沒有載貨的“空船”,往往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巨浪”,便會輕易把它打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