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大手印與光明大圓滿修行次第要略
[西藏] 釋迦室利大師 造
[匈域] 吐丹曲真 從藏譯漢
[北營] 桑町曲嘉 漢文注釋
凡本性大手印和光明大圓滿兩者修行次第簡要是,首先在一位具備資格的上師(1)指導下,得到從共同禪定到大手印的觀(2);之後要經過離戲、一味、無修逐一過程的完善。上師對學生的詳細經驗引導要依照學生的理解能力,且必須以上師自身實修經驗為依據,並要遠離缺乏修證,僅憑書本認識的揣度而愚昧講法的毛病。
因為認證空性的歧途極多,修行時必須解除三種成敵(3),三種歧途(4),四種失地(5)等障礙和錯處。需要細緻瞭解:四瑜珈每一支的禪定,後得後識(6),離開和獲得(7);四瑜珈相互如何分別;特別是專一的歧途,散滅意識得禪定,就像黑暗中狗鼻子碰到石頭(8),離戲的歧途是,認識諸法空性之時,輕蔑一切戒律和金剛誓言,一味之時,雖然輪回、涅槃、現象、自心等合一,但一味的後識與禪定(9)之感受混合且自心散逸在此境界裏,因而見解不能覺醒(10),是以無法進入無修,無修時的後識雖了達輪回、涅槃平等,但有時輪回還是顯現為實有,因而就有隨著外境而升起慈悲,這時的無修(11),像太陽被烏雲所遮蔽。嗚呼!不落歧途的修行者,世上有幾人!
現世之時,不要說離戲、一味、無修,就連專一小、中、大三階段(12)沒錯誤的經驗引導和住、轉、注三者(13)能夠徹底辨明的上師和學生,比白天能看到的星星還要遠遠罕見,(因此)(14)我悲傷和絕望。大圓滿更不必說了,它是諸佛乘之頂,一切口訣的究竟,所有引導的精華,遇見和聽聞即可解脫。
傳授此等大法的上師,最理想的是證得法性遍盡相,中等的證得明智如量相(15),因為一切出世間法以出離心為根本,所以按照這位具備了資格的上師的引導,或三天,或五天,或七天,或二十一天等,思維輪回之過患直到產生厭惡感。特別是離妄念的專一三味是八萬四千禪定的基礎,因此必須達到穩定。之後要再修習身體的金剛姿勢,語的(哄)(16)字鍛煉並融合。特別作為大圓滿的關鍵,初時要分別成為迷惑與解脫的共同本質——阿賴耶識與法界(17),中階段修行時分別心與明識(18),最後見解和修行達到大穩定時分別意識與智慧(19)。接著觀察心念起、住、滅的過程和內心、對境兩者的本質等。以了達自心無根無依。正修的主體是通過三種放鬆(20)而自見本性,修行斷定自決(21),行為因這類修行而達到自肯解脫,成為見修的發揮(22),以決斷(23)果位為法性盡滅(24)。這些是大圓滿光明心髓道次第的略要,準確決定可信。
總之,學法者大部分都能講高深口頭禪類的大圓滿見解。不過如果真正想認證大圓滿本來清淨之明智,且不被昏沉、模糊、蒙昧所遮蔽,不被樂明無念(25)之境界所染,不跟八種佛乘(26) 包括大圓滿心部大界部在內的有意識見修所混合,那只有依止一位以自身力量圓滿地證得本淨裸體直接明智的上師,而且在他的面前得到詳細的引導,直到自己完全 領會為止。否則,從書裏了達的見解無用無益。現在有些上師雖然講要認准心的本質,但心的本質就可以分為迷惑與解脫未分清的任運本、元初時普賢佛解脫的本來 清靜之本、輪回眾生迷惑本———阿賴耶識。要認准的到底是哪一個?還有些上師,不要說專一禪定,連沒有錯誤的住、轉、注三者也未能了達,卻在講觀察意念生住滅的修法,結果以妄念驅逐妄念,以迷惑散佈在迷惑中,象小孩用手指指天上的彩虹,真是有趣之極!
所謂大手印或大圓滿的見解,需要真實了達空性,因為在悟到中觀的見道(27),大手印的離戲(28),大圓滿的法性現前(29)之時,要依靠離開八邊戲論及意念的生住滅的實修感受而了達,且必須遠離書面認識和猜度本性之類的修行,是以自身實修經歷徹股透石地了達佛法為至要。
按不丹國聖王之要求,我釋迦室利寫此文於匝日山(30)頓悟吉祥森林裏。善哉!
注釋
(1)據釋伽室利原意(下凡稱釋伽室利原意者,即指從其文集中其他部分摘出),具格上師之上品為證得妥噶四境界之第四境界者,中品為證得妥噶四境界之第三境界者,下品為缺點少於優點且有傳承之上師。
(2)從共同禪定到大手印的觀:共同禪定指的是有依和無依二種止,有依之止又分無風息和有風息二種,無風息之止又分不淨物器和清淨如來身二種。此“共同禪定”與“大手印的觀”都在大手印四位瑜伽之第一位專一瑜伽中。
(3)三種成敵:意即有三種情形出生而成為了修行的敵人。誤以為心內外各種現象是道障不肯接觸叫“現象成敵”(現象起為敵);誤以為一切皆空叫“空成敵”(空起為敵);于應專修時卻去從事一切利生事業叫“慈悲成敵”(慈悲起為敵)。
(4)三種歧途:即樂明無念三歧途。執樂是歧途,引修士生欲界;執明是歧途,引修士生色界;執無念是歧途,引修士生無色界。
(5) 四種失地:誤以空性印一切法是失地,即將能知所知一切法皆觀為空;誤以空性為所知的體是失地,即認為輪涅皆是空;誤以空性為對治是失地,即每當妄念出生時 觀為空性;誤於空性生貪著是失地,即以為自己無法可修,一切修法皆空。以上三種成敵三種歧途四種失地似乎均應保留在米勒日巴祖師道歌以及岡波巴大師傳記 中,是米勒日巴祖師教授岡波巴大師之修行口訣,由於手邊無書難以詳核,故以記憶為主匆匆寫成。好在劉立千老師和張澄基先生已有漢譯,識者自可查求。另外,對於注釋者以為此三種成敵三種歧途四種失地所應之機似乎皆是上根高士而非普遍適用的看法,漢譯者保留了不同意見。
(6)禪定,後得後識:禪定即座上證量。後得指下座後能不失座上之證量而以此證量對下座後一切諸法。後識即指下座後失去座上之證量,僅得一知識境界對待下座後一切諸法。
(7)離開和獲得:即所謂“失”與“得”,大印之第一瑜伽有失無得,第二瑜伽有失有得,第三瑜伽有得無失,第四瑜伽無失無得。失、得者何?依師求之。
(8)散滅意識:散滅,原詞有闇暗義。
(9)後識與禪定:後識准前注(6)而知,禪定即座上,亦與注(6)同。
(10)見解不能覺醒:不能使見解任運之義。
(11)此句所含,正是前文三種成敵之第三“慈悲起為敵”之義。
(12)小中大三階段:大手印講每一瑜伽分小、中、大三階段,如第一瑜伽專一瑜伽,即可分為小專一、中專一、大專一。第二、三、四瑜伽准上可知。
(13)住、轉、注:住即心念安住,轉即念頭生起,注即觀注於住、轉二者。此是專一瑜伽之口訣,但亦通於其他瑜伽。
(14)因此:此二字系譯者據文義加入。
(15)法性遍儘是妥噶四境界之第四境界,明智如量為第三境界。
(16)此即無上智教授加行中身、語二業清淨法,吉美林巴之《耶喜拉嘛》中有明授,劉立千老師譯著中有《耶喜拉嘛》口講、直譯兩種,可參考。(《耶喜拉嘛》,劉立千老師譯為《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證次第》。)
(17)賴耶為有為,法界是無為,此據釋迦室利原意。
(18)心與明識:心即凡夫心,明識即日巴。
(19)分別意識即第六意識,智慧指益西而非喜饒。此據釋迦室利意。喜饒者,智慧之全體全稱。益西者,五智也。
(20) 三種放鬆:身放鬆如山,眼放鬆如海,境界現象也放鬆。
(21) 自見本性,即巴珠仁波且椎擊三訣第一訣;斷定自決,即第二訣。
(22) 自肯解脫,成為見修的發揮,即椎擊三訣之第三訣。
(23) 決斷:不疑。
(24) 法性盡滅,仍是此前注(15)中所講之第四境界,據其重點不同譯者用了兩種譯法,也可統一為一種。
(25) 此即前注(4)所言之三種歧途。
(26)八佛乘:即寧瑪九次第之前八次第。
(27)見道: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修道)中之第三道。
(28) 離戲: 大印四瑜伽(專一、離戲、一味、無修)中之第二瑜伽。能否以離戲對應於見道有異說。簡言之,則噶舉以為可,寧瑪以為非。
(29)法性現前:妥噶四境界(法性現前、境界增加、明智如量、法性遍盡;或按劉立千老先生《耶喜拉嘛》譯本為法性現量、驗相增長、覺性達量、法性盡地)中之第一境界。
(30)匝日山:是朱巴噶舉最重要修行聖地和閉關中心之一,為天然之勝樂金剛與二十一度母壇城。溯其淵源,先是藏巴嘉熱指出此山即密續中所載之勝樂殊勝壇城匝日神山,並設計了轉山線路,後又由白瑪噶波造了閉關中心 Sangngak Choling寺院。匝日山位於中印邊境,大部分在今朗縣內,亦有部分在印度。猴年至匝日轉山者極眾,至今不絕。
造論者釋迦室利大師簡介
釋迦室利是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半段裏最重要的竹巴上師。因其復興竹巴法脈之功至偉,有“竹巴噶舉復興人”之稱號。昌都人。少時在朱巴寺院Dru gu寺出家,值第一世從尼仁波且(采九寺僧人,第五世阿德仁波且.仲確活佛弟子,拜大禮拜時將一極度堅硬木板磨成極薄,此聖物今存采九寺)來Dru gu寺弘大印及劄龍提葛瑞之法,頗有成就。據雲一日晚上同修諸人相續至從尼仁波且座小參,釋迦室利亦前來。然因釋迦室利貧於資具,平日為Dru gu 寺中之雜役,常行燒柴運水等粗重活計,故同修諸人賤視之,呼曰“白瑪的侄子,不要小參了,快給我們煮茶去!”(釋迦室利之叔叔名白瑪,在當地略具名聲)。從尼仁波且喝曰:“噫!爾等今日呼‘白瑪的侄子煮茶去!’異日爾等欲爭飲白瑪的侄子之小香恐亦不能得!”於是釋迦室利始為眾所推知。此後,釋迦室利又從欽則汪波上師與康楚仁波且等大善知識學修大圓滿等法,皆得最勝之成就。其時,有一轉世活佛亦從欽則上師與康楚仁波且學佛,根器最利,為二大善士所愛。然一日二大善士相語時,竟互言道:“釋迦室利之根器亦利,與彼轉世活佛不分上下,而無俗務之累,故證量較彼轉世活佛更增”云 云,可見其成就之大。釋迦室利大師弘法之時期,竹巴法脈曆藏巴嘉熱師徒之第一高峰與朱巴昆烈、白瑪噶波時代之第二高峰後,漸漸平淡,光彩內斂,于藏傳佛教 中影響漸小,而經此釋迦室利大師弘揚大圓滿、大手印與劄龍提葛瑞佛法,竟興起竹巴法脈之第三高峰。大師法嗣遍敷雪域,自西康、衛、藏乃至拉達克、不丹均有 傳人,不丹國王亦拜其為師。今日朱巴噶舉之重要上師幾乎盡在大師法脈之中,今日朱巴噶舉最重要之共同依止上師第八世阿德仁波且.仲確活佛的幾位上師,幾乎都是大師之高足。大師曾長期在中印交界之匝日神山 Sangngak Choling(意 譯:密咒道法洲)寺院中修行,此文即是大師住匝日神山修行時應不丹國王之請而造者。據雲可為未修者作修緣,為修士作口訣,為已修者作印證,有大功用。大師 著作不多,唯一大函,內容多為講授大圓滿及劄龍提葛瑞者,涉及大手印者似乎僅此一篇,故尤受朱巴法脈諸師重視。當代大成就堪布蒙色仁波且與竹巴法脈大成就 第八世阿德仁波且.仲確活佛之徒匈域瑜伽士吐丹曲真應漢族瑜伽士及瑜伽女之請將此文譯漢,並囑至尊上師第八世阿德仁波且.仲確活佛最不肖之劣徒桑町曲嘉略作漢文注釋。匈域瑜伽士吐丹曲真並口授此釋迦室利大師簡介,由最下劣之凡俗桑町曲嘉筆受潤文。二人共同發願如下:
願所有見此譯文之可通達漢語者心能住於此法上;
願所有執二元對立者從二元對立中解脫;
願善士指出譯文錯誤之所在;
願一切如母眾生現世安隱終獲決定勝利;
特別願二人之母親身體常安好
補記:蒙三寶加被,忽然憶起前注(5)所言有誤,實則密祖道歌與崗波巴法王傳記中僅有四種失地內容而無三成敵與三歧途。三成敵三歧途應見於《大手印月光》(Gampopa Tashi Namgyul 著)一書。
[西藏] 釋迦室利大師 造
[匈域] 吐丹曲真 從藏譯漢
[北營] 桑町曲嘉 漢文注釋
凡本性大手印和光明大圓滿兩者修行次第簡要是,首先在一位具備資格的上師(1)指導下,得到從共同禪定到大手印的觀(2);之後要經過離戲、一味、無修逐一過程的完善。上師對學生的詳細經驗引導要依照學生的理解能力,且必須以上師自身實修經驗為依據,並要遠離缺乏修證,僅憑書本認識的揣度而愚昧講法的毛病。
因為認證空性的歧途極多,修行時必須解除三種成敵(3),三種歧途(4),四種失地(5)等障礙和錯處。需要細緻瞭解:四瑜珈每一支的禪定,後得後識(6),離開和獲得(7);四瑜珈相互如何分別;特別是專一的歧途,散滅意識得禪定,就像黑暗中狗鼻子碰到石頭(8),離戲的歧途是,認識諸法空性之時,輕蔑一切戒律和金剛誓言,一味之時,雖然輪回、涅槃、現象、自心等合一,但一味的後識與禪定(9)之感受混合且自心散逸在此境界裏,因而見解不能覺醒(10),是以無法進入無修,無修時的後識雖了達輪回、涅槃平等,但有時輪回還是顯現為實有,因而就有隨著外境而升起慈悲,這時的無修(11),像太陽被烏雲所遮蔽。嗚呼!不落歧途的修行者,世上有幾人!
現世之時,不要說離戲、一味、無修,就連專一小、中、大三階段(12)沒錯誤的經驗引導和住、轉、注三者(13)能夠徹底辨明的上師和學生,比白天能看到的星星還要遠遠罕見,(因此)(14)我悲傷和絕望。大圓滿更不必說了,它是諸佛乘之頂,一切口訣的究竟,所有引導的精華,遇見和聽聞即可解脫。
傳授此等大法的上師,最理想的是證得法性遍盡相,中等的證得明智如量相(15),因為一切出世間法以出離心為根本,所以按照這位具備了資格的上師的引導,或三天,或五天,或七天,或二十一天等,思維輪回之過患直到產生厭惡感。特別是離妄念的專一三味是八萬四千禪定的基礎,因此必須達到穩定。之後要再修習身體的金剛姿勢,語的(哄)(16)字鍛煉並融合。特別作為大圓滿的關鍵,初時要分別成為迷惑與解脫的共同本質——阿賴耶識與法界(17),中階段修行時分別心與明識(18),最後見解和修行達到大穩定時分別意識與智慧(19)。接著觀察心念起、住、滅的過程和內心、對境兩者的本質等。以了達自心無根無依。正修的主體是通過三種放鬆(20)而自見本性,修行斷定自決(21),行為因這類修行而達到自肯解脫,成為見修的發揮(22),以決斷(23)果位為法性盡滅(24)。這些是大圓滿光明心髓道次第的略要,準確決定可信。
總之,學法者大部分都能講高深口頭禪類的大圓滿見解。不過如果真正想認證大圓滿本來清淨之明智,且不被昏沉、模糊、蒙昧所遮蔽,不被樂明無念(25)之境界所染,不跟八種佛乘(26) 包括大圓滿心部大界部在內的有意識見修所混合,那只有依止一位以自身力量圓滿地證得本淨裸體直接明智的上師,而且在他的面前得到詳細的引導,直到自己完全 領會為止。否則,從書裏了達的見解無用無益。現在有些上師雖然講要認准心的本質,但心的本質就可以分為迷惑與解脫未分清的任運本、元初時普賢佛解脫的本來 清靜之本、輪回眾生迷惑本———阿賴耶識。要認准的到底是哪一個?還有些上師,不要說專一禪定,連沒有錯誤的住、轉、注三者也未能了達,卻在講觀察意念生住滅的修法,結果以妄念驅逐妄念,以迷惑散佈在迷惑中,象小孩用手指指天上的彩虹,真是有趣之極!
所謂大手印或大圓滿的見解,需要真實了達空性,因為在悟到中觀的見道(27),大手印的離戲(28),大圓滿的法性現前(29)之時,要依靠離開八邊戲論及意念的生住滅的實修感受而了達,且必須遠離書面認識和猜度本性之類的修行,是以自身實修經歷徹股透石地了達佛法為至要。
按不丹國聖王之要求,我釋迦室利寫此文於匝日山(30)頓悟吉祥森林裏。善哉!
注釋
(1)據釋伽室利原意(下凡稱釋伽室利原意者,即指從其文集中其他部分摘出),具格上師之上品為證得妥噶四境界之第四境界者,中品為證得妥噶四境界之第三境界者,下品為缺點少於優點且有傳承之上師。
(2)從共同禪定到大手印的觀:共同禪定指的是有依和無依二種止,有依之止又分無風息和有風息二種,無風息之止又分不淨物器和清淨如來身二種。此“共同禪定”與“大手印的觀”都在大手印四位瑜伽之第一位專一瑜伽中。
(3)三種成敵:意即有三種情形出生而成為了修行的敵人。誤以為心內外各種現象是道障不肯接觸叫“現象成敵”(現象起為敵);誤以為一切皆空叫“空成敵”(空起為敵);于應專修時卻去從事一切利生事業叫“慈悲成敵”(慈悲起為敵)。
(4)三種歧途:即樂明無念三歧途。執樂是歧途,引修士生欲界;執明是歧途,引修士生色界;執無念是歧途,引修士生無色界。
(5) 四種失地:誤以空性印一切法是失地,即將能知所知一切法皆觀為空;誤以空性為所知的體是失地,即認為輪涅皆是空;誤以空性為對治是失地,即每當妄念出生時 觀為空性;誤於空性生貪著是失地,即以為自己無法可修,一切修法皆空。以上三種成敵三種歧途四種失地似乎均應保留在米勒日巴祖師道歌以及岡波巴大師傳記 中,是米勒日巴祖師教授岡波巴大師之修行口訣,由於手邊無書難以詳核,故以記憶為主匆匆寫成。好在劉立千老師和張澄基先生已有漢譯,識者自可查求。另外,對於注釋者以為此三種成敵三種歧途四種失地所應之機似乎皆是上根高士而非普遍適用的看法,漢譯者保留了不同意見。
(6)禪定,後得後識:禪定即座上證量。後得指下座後能不失座上之證量而以此證量對下座後一切諸法。後識即指下座後失去座上之證量,僅得一知識境界對待下座後一切諸法。
(7)離開和獲得:即所謂“失”與“得”,大印之第一瑜伽有失無得,第二瑜伽有失有得,第三瑜伽有得無失,第四瑜伽無失無得。失、得者何?依師求之。
(8)散滅意識:散滅,原詞有闇暗義。
(9)後識與禪定:後識准前注(6)而知,禪定即座上,亦與注(6)同。
(10)見解不能覺醒:不能使見解任運之義。
(11)此句所含,正是前文三種成敵之第三“慈悲起為敵”之義。
(12)小中大三階段:大手印講每一瑜伽分小、中、大三階段,如第一瑜伽專一瑜伽,即可分為小專一、中專一、大專一。第二、三、四瑜伽准上可知。
(13)住、轉、注:住即心念安住,轉即念頭生起,注即觀注於住、轉二者。此是專一瑜伽之口訣,但亦通於其他瑜伽。
(14)因此:此二字系譯者據文義加入。
(15)法性遍儘是妥噶四境界之第四境界,明智如量為第三境界。
(16)此即無上智教授加行中身、語二業清淨法,吉美林巴之《耶喜拉嘛》中有明授,劉立千老師譯著中有《耶喜拉嘛》口講、直譯兩種,可參考。(《耶喜拉嘛》,劉立千老師譯為《大圓勝慧本覺心要修證次第》。)
(17)賴耶為有為,法界是無為,此據釋迦室利原意。
(18)心與明識:心即凡夫心,明識即日巴。
(19)分別意識即第六意識,智慧指益西而非喜饒。此據釋迦室利意。喜饒者,智慧之全體全稱。益西者,五智也。
(20) 三種放鬆:身放鬆如山,眼放鬆如海,境界現象也放鬆。
(21) 自見本性,即巴珠仁波且椎擊三訣第一訣;斷定自決,即第二訣。
(22) 自肯解脫,成為見修的發揮,即椎擊三訣之第三訣。
(23) 決斷:不疑。
(24) 法性盡滅,仍是此前注(15)中所講之第四境界,據其重點不同譯者用了兩種譯法,也可統一為一種。
(25) 此即前注(4)所言之三種歧途。
(26)八佛乘:即寧瑪九次第之前八次第。
(27)見道: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修道)中之第三道。
(28) 離戲: 大印四瑜伽(專一、離戲、一味、無修)中之第二瑜伽。能否以離戲對應於見道有異說。簡言之,則噶舉以為可,寧瑪以為非。
(29)法性現前:妥噶四境界(法性現前、境界增加、明智如量、法性遍盡;或按劉立千老先生《耶喜拉嘛》譯本為法性現量、驗相增長、覺性達量、法性盡地)中之第一境界。
(30)匝日山:是朱巴噶舉最重要修行聖地和閉關中心之一,為天然之勝樂金剛與二十一度母壇城。溯其淵源,先是藏巴嘉熱指出此山即密續中所載之勝樂殊勝壇城匝日神山,並設計了轉山線路,後又由白瑪噶波造了閉關中心 Sangngak Choling寺院。匝日山位於中印邊境,大部分在今朗縣內,亦有部分在印度。猴年至匝日轉山者極眾,至今不絕。
造論者釋迦室利大師簡介
釋迦室利是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前半段裏最重要的竹巴上師。因其復興竹巴法脈之功至偉,有“竹巴噶舉復興人”之稱號。昌都人。少時在朱巴寺院Dru gu寺出家,值第一世從尼仁波且(采九寺僧人,第五世阿德仁波且.仲確活佛弟子,拜大禮拜時將一極度堅硬木板磨成極薄,此聖物今存采九寺)來Dru gu寺弘大印及劄龍提葛瑞之法,頗有成就。據雲一日晚上同修諸人相續至從尼仁波且座小參,釋迦室利亦前來。然因釋迦室利貧於資具,平日為Dru gu 寺中之雜役,常行燒柴運水等粗重活計,故同修諸人賤視之,呼曰“白瑪的侄子,不要小參了,快給我們煮茶去!”(釋迦室利之叔叔名白瑪,在當地略具名聲)。從尼仁波且喝曰:“噫!爾等今日呼‘白瑪的侄子煮茶去!’異日爾等欲爭飲白瑪的侄子之小香恐亦不能得!”於是釋迦室利始為眾所推知。此後,釋迦室利又從欽則汪波上師與康楚仁波且等大善知識學修大圓滿等法,皆得最勝之成就。其時,有一轉世活佛亦從欽則上師與康楚仁波且學佛,根器最利,為二大善士所愛。然一日二大善士相語時,竟互言道:“釋迦室利之根器亦利,與彼轉世活佛不分上下,而無俗務之累,故證量較彼轉世活佛更增”云 云,可見其成就之大。釋迦室利大師弘法之時期,竹巴法脈曆藏巴嘉熱師徒之第一高峰與朱巴昆烈、白瑪噶波時代之第二高峰後,漸漸平淡,光彩內斂,于藏傳佛教 中影響漸小,而經此釋迦室利大師弘揚大圓滿、大手印與劄龍提葛瑞佛法,竟興起竹巴法脈之第三高峰。大師法嗣遍敷雪域,自西康、衛、藏乃至拉達克、不丹均有 傳人,不丹國王亦拜其為師。今日朱巴噶舉之重要上師幾乎盡在大師法脈之中,今日朱巴噶舉最重要之共同依止上師第八世阿德仁波且.仲確活佛的幾位上師,幾乎都是大師之高足。大師曾長期在中印交界之匝日神山 Sangngak Choling(意 譯:密咒道法洲)寺院中修行,此文即是大師住匝日神山修行時應不丹國王之請而造者。據雲可為未修者作修緣,為修士作口訣,為已修者作印證,有大功用。大師 著作不多,唯一大函,內容多為講授大圓滿及劄龍提葛瑞者,涉及大手印者似乎僅此一篇,故尤受朱巴法脈諸師重視。當代大成就堪布蒙色仁波且與竹巴法脈大成就 第八世阿德仁波且.仲確活佛之徒匈域瑜伽士吐丹曲真應漢族瑜伽士及瑜伽女之請將此文譯漢,並囑至尊上師第八世阿德仁波且.仲確活佛最不肖之劣徒桑町曲嘉略作漢文注釋。匈域瑜伽士吐丹曲真並口授此釋迦室利大師簡介,由最下劣之凡俗桑町曲嘉筆受潤文。二人共同發願如下:
願所有見此譯文之可通達漢語者心能住於此法上;
願所有執二元對立者從二元對立中解脫;
願善士指出譯文錯誤之所在;
願一切如母眾生現世安隱終獲決定勝利;
特別願二人之母親身體常安好
補記:蒙三寶加被,忽然憶起前注(5)所言有誤,實則密祖道歌與崗波巴法王傳記中僅有四種失地內容而無三成敵與三歧途。三成敵三歧途應見於《大手印月光》(Gampopa Tashi Namgyul 著)一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