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萬法不離如來藏 -慈誠羅珠堪布


萬法不離如來藏 -慈誠羅珠堪布

當我們生而為人,有了軀體和心相續以後,就會建立很多諸如“上”、“下”等概念,而“如來藏”的狀態就像當我們進入太空後,大腦裡原有的、在地球上建立的“上”、“下”概念就消失了一樣,進入這種狀態,就進入了“如來藏”、“大光明”。它們並不是在身體內存在的一個東西,並不像計算機裡面有軟件一樣。密宗裡講的“自然的智慧”也是如此,心的本性也就是它。從無始以來,它就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而且距我們非常非常近,只不過是我們沒有發現,如果我們發現了,就是“初步證悟”。


除了不作夢的深度睡眠以外,在一天的24小時中,在我們的頭腦裡不停地產生著“善”、“惡”等念頭。其實,每一個念頭都是從“如來藏”中出來的,它現在住在“如來藏”中,以後毀滅時也消失在“如來藏”中。 《寶性論》中有一個比喻,就是以世界來比喻心。世界最初不存在,雖然世界產生的原因有種種說法,但都只是推測而尚未加以證實。世界從太空中產生,至今在太空中存在,最後也必將毀滅於太空之中,並沒有到其它地方去。



這就說明世界來自於虛空,安住於虛空,毀滅於虛空。同樣,我們的每個念頭也是來自於法界,安住於法界,消失於法界。這是根據佛的引導了解來的,也是無以數計的成就者所證實了的,並非如外道所說是上帝創造的,因為這些觀點無法證實。雖然凡夫人對此難以理解,但成就者是親自體會過的,修行人是通過慧眼而非肉眼來體會的。所有的成就者都走過這條路,有過這種體驗。比如從未品嚐過糖的人無法知道糖的味道,就只好通過比喻,告之甜味類似於牛奶,但這並不能準確表達甜味。最好的辦法是讓他親自品嚐糖的味道。正如禪宗所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每一個念頭,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是有差別的。但從修行人,特別是從大圓滿修行人的角度來看,都是“如來藏”。從實質上講,這一切並無差別。所謂差別,只是由我們的執著而產生的。因為心的能力比物質的能力要大得多,心可以控制物質,反之,物質卻很難完全駕御心。比如:以前有位印度婆羅門認為,火是很可怕的,但當他看見火中生存的火老鼠後,從此改變了看法,並由此得出如下結論:一切都是不一定的,沒有一個實在的東西,都是相互觀待而存在的。同樣,所有的物質都是因緣產生的,所以物質時時刻刻都在變化,而“如來藏”則永遠不變,這是我們的本性。


只要我們進入那種狀態,就能解脫,就能“當下成佛”。如果不能進入,則永陷輪迴。但所謂“當下成佛”,也並非一剎那間成佛。在密宗以及顯宗較深入的部份中,宣講“心的本性是佛,除佛以外別無它物。”很多居士也常說“佛祖在心上”,意即心的本性是佛。



但是,心除了本性之外,還有其它不利的東西。正如大海除了浩淼寧靜的海水之外,還有勢不可擋的驚濤駭浪一樣。雖然心的本性是佛,但針對未證悟者而言,心的現象卻層出不窮。如果已經證悟,則無本性和現象之分。所謂“勝義”、“世俗”、“地道”等概念,也是針對未證悟者之分別念而言的。心的本來光明為“基”,因為一切法皆源自於它,所以稱之為“基”。進入這個狀態叫“趨進”,進入狀態且不離開叫“修法”,“修法”也可稱之為“道”。



徹底進入不再返回叫“果”,“果”也就是證悟。 “如來藏”包含了“基”、“道”、“果”,“基”、“道”、“果”也即心的本性。


在達摩祖師的悟性論中說:“眾生與菩提,亦如冰與水。”水凍結為冰,冰融化為水。它們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H2O。如果溫度高於0℃,則只有水而沒有冰的存在;如果溫度低於0℃,則除了冰以外沒有水的存在。因為溫度不同,就有水與冰的不同顯現。同理,眾生與佛的本心同為如來藏,因為無明遮障,就顯現為有煩惱的眾生;因為遠離了無明的垢染,就稱其為佛。在佛的境界中,沒有無明煩惱的糾纏;而飽受煩惱折磨之苦的眾生,也無法理解自心即佛的道理。然而,從本質上講,二者的卻不分軒輊,皆為佛。在顯宗的經典中,認為成佛的道路極其遙遠,要經過三個阿僧祗劫,也就是三個無數大劫,那是超越常人的思維、極為漫長的時間。



但密宗卻認為,心的本性就是佛,我們與佛並沒有距離。只要進入那種狀態,佛與眾生當下融為一體。達摩祖師的血脈論中也提到此理論,他說:“若見性即是佛,不見性即是眾生。”當然,如果因為修行程度不夠,沒有足夠的定力,這種境界還會失去。但通過修行,必將達到佛與眾生無二無別,永不分離的境界,這就叫成佛。所以,從密宗的角度而言,佛與眾生僅隔著一道窗簾,修習的方法也極為方便迅捷,拉開窗簾,即可成佛。所以,成佛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而是近在眼前、指日可待的。這就是密宗,特別是大圓滿的殊勝之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