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六嚴二聖



六嚴二聖 (Bodhisattva Akashagarbha) ~
在西藏寺廟,龍樹常和聖天、無著、世親、陳那、法稱、功德光、釋迦光一起供奉。這一組聖者被稱為 “六嚴二聖”。

 龍樹,梵語 Nāgārjuna,音譯“那伽阿周陀那”,譯作“龍猛”、“龍勝”, 約2/3世紀時人,古印度佛教哲學家。大乘佛教中觀派的創始人,被中國佛教的幾個宗派奉為祖師,常被稱為龍樹菩薩。

  關於他的生平,有各種不同的傳說。據傳他出生在南印度毗達婆國,屬婆羅門種姓。幼年曾學“五明”,後皈依佛教。初習小乘經典,後來研究並弘揚大乘理 論,系統地闡述了大乘佛教中觀派的思想,深受南印度安達羅王朝引正王的推崇,晚年住在黑峰山(今哥斯坦河上游)。一說晚年住在阿摩羅縛底大塔西北50公里 的吉祥山,傳說他因傳授給國王長壽術被王子逼迫而自殺。

  龍樹的形象十分特殊,較易識別。他頭頂有肉髻,是智慧的象徵,其上方有七個或九個龍頭,身披袈裟,兩手結說法印,身旁有濾水壺,有時置有經書。在西藏寺廟,龍樹常和聖天、無著、世親、陳那、法稱、功德光、釋迦光一起供奉。這一組聖者被稱為“六嚴二聖”。

  龍樹被密宗奉為祖師,這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密宗的教理中採用了不少大乘中觀學說;其二,密宗經典宣稱,龍樹曾在南天竺的黑峰山鐵塔中由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親授密宗教義,並接受灌頂。

  龍樹發揮了大乘佛教般若經的空性思想。所謂“空”,即不是“零”也不是“空無”,而是指“不可描述的”實在。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以及人們的認識,包 括惑覺、概念、意識和地、水、火、風等元素都是一種相對的、依存的關係,是假借的概念(假名),是不真實的,它們本身沒有獨立的實體性或自性(無自性)。 宇宙萬物的真實相是“空”,亦是“中道”。所謂“中道”就是不能用言語分別,不能用概念親證的一種最高存在,也就是“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 無”。他又認為,有為法空,無為法亦空。我空,無我亦空。生死空,涅盤亦空。既然一切皆空,那麼,森羅密佈的世間萬物又作何解釋?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龍樹 提出了二諦(真諦和俗諦)說。他說,佛陀為那些被無明覆蓋的凡夫說法時,採用俗諦,承認世界和眾生的真實存在;為那些已經消除無明、洞察真理的人說法時, 採用真諦,否認世界和眾生的真實性。他認為只有從俗諦入手,才能達到真諦,“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

  龍樹在論述世界的非真實性中,為了破除名相,排隊因緣關係,還提出了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出的“八不”概念。認為這四對對立的範疇是 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依據,在每一個範疇的前面加上否定的“不”字,說明了事物存在和認識的相對性,不真實性。可見龍樹的範疇論是為他 的本體論服務的。他的“八不”說,不生不滅是指實體而言,不常不斷是從時間方面考察,不一不異是從空間方面說,不來不出是從運動方面來說明的,這四對範疇 包含了某些唯心主義辯證法的因素。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