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攝頌釋 第三課
思考題
1.為什麼無我法門唯佛教僅有?值遇斯法門時我們應如何對待?2.怎樣才能建立萬法皆空的觀點?通達此理有何重大意義?
3.為什麼要遮破有邊和無邊?怎樣遮破單空?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我們繼續宣講《般若攝頌》。
基無得之理中的廣說——萬法不可得,分所知對境不可得和有境智慧不可得兩個科判,所知對境不可得是從意義和比喻兩個方面來抉擇的,意義前面已經講完了,現在講比喻。
卯二、比喻:
如遍行派之具鬘,慧觀無緣滅蘊得,
菩薩通曉如此法,不證涅槃彼住智。
如果以前對中觀法門一無所知,從來沒有聽聞過,那裏面的內容恐怕就很難接受。再加上本經是以歸納的方 式闡述所有般若的甚深內含,故一般根機的人想一下子進入這樣甚深的般若境界,也有一定的困難。
所以在學習般若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對佛陀的無上智慧生起無 比的信心,平時也應好好祈禱:祈求諸佛菩薩加持我的相續,讓我能通達遠離一切戲論的般若空性的真正密意,之後好盡心盡力廣利無邊無際的老母有情。
對真正通達般若空 性的人來講,他肯定不願意安住在寂靜的地方什麼事情都不做,也即不會入於寂滅的邊,一定會利益眾生。而利益眾生也不會:今天開心的時候想利益眾生,法師面 前也承諾;過一段時間不開心時,什麼都不願意做。
真的,如果相續中有般若空性的境界,隨時隨地都不會做自私自利的事情,一定會想著可憐的眾生。
只要能讓他 們獲得暫時、究竟的利益,自己就會全力以赴地去操作,當然這就是般若空性的威力所在。而在修學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對般若法門生起恭敬心、虔誠心和精進 心,這樣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達這種甚深的智慧。
這裏的比喻是說: 比如,在遍行外道派中有一個叫具鬘又名左揚的人,他剛開始的時候在外道的教派裏出家,也學習了禪定等方面的知識。但因為外道所宣說的都是有緣的修法,並沒 有一切萬法皆空的道理,所以他雖然修了很長時間,但相續中的實執不但沒有摧毀反而越來越增長。
後來他憑藉自己的智慧觀察,得知在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 下有解脫的機會,於是他來到佛陀面前盡心盡力祈求妙法。佛陀了知他堪為法器,於是給他宣講了緣生無我的空性法門。之後他不斷修持,由於信心堅固、修行精 進,結果這個遍行外道通過無我的智慧完全摧毀了如山王般的薩迦耶見,也即滅除了執五蘊聚合的相續為我的惡見,而獲得了斷除輪回的涅槃。
這個例子也說明佛 教跟外道完全不相同,這一點在座的有緣信士一定要明白。正因為是這樣,許許多多外道智者才進入佛教,像《勝出天神贊》和《殊勝贊》的作者,以及馬鳴論師等 很多印度智者,他們以前都是學外道的,但後來都進入佛教並獲得證悟。包括目犍連和舍利子,剛開始他們都在外道本師面前修學,後來還建立了學團。
當時他們覺 得,在整個印度像自己那樣具有無上智慧的人根本沒有。後來他們因看見馬勝比丘非常寂靜如法的行為,而生起極大的信心,於是特意向馬勝比丘請問:你的老師是 誰,你老師給你講的是什麼?馬勝比丘說:我的老師是無與倫比的釋迦牟尼佛,他給我們講了“諸法從因生,諸法從因滅”等法要。他們聽後生起極大的信心,於是前往竹林精舍拜見釋迦牟尼佛並成為佛陀的高足,同時也證得了無我。
記得《百業經》中 有這樣一則公案:學裸體外道的裸體迦葉進入佛教後獲得了阿羅漢果位,他圓寂時出現了種種瑞相。當時裸體外道認為是依靠他們法的力量而獲得成就的,甚至還到 處去宣傳:我們的裸體迦葉如今獲得了什麼樣的果位;佛教徒則說是佛法的力量所帶來的成就。
後來,守護佛法的白法天尊親自來作證說:這並不是學外道法而出現 的成就,而是學佛法所現前的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在外道的學說中並沒有真正的解脫之道。
在座的道友可能很 多都有這樣的體會:以前在學校讀書時,或自己讀一些世間雜書時,心裏的疑惑始終解決不了;但進入佛教之後,這些疑惑全都蕩然無存。
以前我在學物理、辯證唯 物主義等課程時,心裏始終覺得這些並不是究竟的知識,更不是我所追求的目標。遇到佛法後,佛法裏最簡單的一個修行法門,比如前行法或淨土法,任何一個法師 講我都很起信心,沒有認為這個法師講得不對,這個法說得不對。即使法師稍微說錯了一點,也認為這是法師在示現,並不是他真的不懂,反而對人與法生起更大的 信心。所以我衷心希望佛教的光輝能照耀於整個世界,也願大家皆能生起這樣的信心。
當然這裏也說,這樣的無我法門唯一佛教才在提倡,而它是真正的甘露妙藥,唯有它才能治癒世間一切不可救藥的煩惱疾患。所以我們能飲用這樣的甘露,的的確確是多生累劫的福報,否則今生想聽聞如此甚深的般若空性,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
任何一位菩薩,如 果真正通曉從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間的萬法皆是無我空性,那他絕對不會證入寂滅一邊的涅槃,也不可能墮入外道所承認的頑空境界當中,更不會墮入世間情愛之網, 他將安住於遠離一切戲論的現空無別的智慧境界中。這種境界極為不可思議,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
龍猛菩薩在《中觀根本慧論》中,就以五種勝義相 來這樣描述它:“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
當然,現在我們要入於這樣的聖者行境也有一定的困難,但是通過學習,就不會像原來那樣特別執著感情、地位、名聲等,甚至很多執著都能得以摧滅。
但大家首先要從道理上明白,一切萬法皆無實有的相,這是第一步——抉 擇為空性;然後再進一步觀察,所謂的空性也只不過是分別念的執著相而已,實際上它也不存在。
在那個時候我們就能體會到,茫茫人海每天都辛辛苦苦為了自己執 著的對境而奔波,這完全是受了妄想的支配,到頭來只會徒勞無益。而且對這些沒有通達般若空性的眾生,你的慈悲心也會油然而生,因為他們實在太愚昧、太可憐 了。這個時候,你還會盡力用佛法來饒益他們,其實這就是通達般若空性的作用。
寅二(有境智慧不可得)分三:一、從建立側面說明;二、從遮破側面說明;三、攝義。
卯一、從建立側面說明:
所謂建立,即建立萬法皆空之理。按麥彭仁波切《澄清寶珠論》的觀點,雖然從勝義的角度來講,並沒有什麼建立的,但站在名言的角度,也可以建立勝義中萬法皆空的觀點。
此慧為何屬何者?何來思擇法皆空,
詳察無沉無畏懼,彼菩薩即近菩提。
通過前面的觀察,相信大家都清楚:一切有為法和無為法的對境全都不成立實有,不但實有不存在,無實的空性也不成立。既然如此,那請問:抉擇它的智慧波羅蜜多,也即一切世出世間功德源泉的般若,它的本體是什麼樣的?它屬於誰的境界?它來自何處?首先是智慧波羅蜜多的本體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從與對境一體他體等方式觀察之後,我們就能了知,在名言中智慧波羅蜜多的本體如夢如幻;在勝義中它沒有任何實質,也即有也不是、無也不是,或者說遠離一切戲論。
其次它是誰的境界:從名言來講,可以說它是諸佛菩薩的境界,因為凡夫人等並沒有通達這樣的般若,而佛陀和菩薩已經通達了;但是從勝義的角度來講,不要說是佛菩薩的境界,就是佛菩薩本身也不存在。《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我們不能認為佛菩薩是有聲音、有色相的本體,那自然般若波羅蜜多的擁有者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最後是般若波羅蜜多的來源:雖然從名言的角度來講,可以說依靠善知識的竅訣和諸佛菩薩經論的加持,使相續中的無明煩惱消失而顯現智慧的陽光;但從勝義的角度來講,它卻是不來不去的。所以可以這樣建立:在勝義中,智慧波羅蜜多的本體、擁有者和來源全都不成立。
若能這樣詳詳細細觀察,相信大家皆能通達從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間的萬法當體即空,並沒有任何一個法實有存在。若能如此,那對空性的意義再也不會有任何迷惑不清的昏沉(即迷茫),也不會有任何畏懼;而證得如此境界的菩薩,也真正接近圓滿菩提。
在《經論對照》 中,前面的偈頌說明加行道暖位和頂位,本頌說明加行道忍位。對一般凡夫來講,在聽到空性法門時,心中會產生恐慌、害怕,以至於不敢接近;但是,對要接近證 悟的忍位菩薩來講,他對遠離一切戲論的空性一點都不會害怕。原來有一個人給我說:講空性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怕,是不是我得的境界很高?
可能他的不怕需要從另 一個方面來理解。還有一個人這樣給我講:你不要講得太深了,我接受不了,你講淺一點我就能接受;一步一步地來,不要把最甚深的中觀法要全堆在我的頭上,不 然我會暈死的。相信大家不會到達這種地步,我們也應盡力瞭解甚深的法要。
有一次我問一個小沙彌:“你能聽懂中觀嗎?”他說:“聽不懂。”我說:“為什麼聽不懂?”他說:“中觀啥都破了,那學完中觀以後幹什麼?”他認為一切都破了就是一切都不存在。其實,就像陽焰般根本不成實的萬法,我們卻執著它們為水或執著它們實有存在;而這種執著沒有就是所謂的破。如果認為本來是存在的瓶等萬法,在學中觀後就變成沒有了,那無我智慧就成了摧毀有實法的鐵錘,這非常不合理。
其實,一切萬法的 本體根本不會有絲毫變化,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未來還是這樣。月稱論師在《顯句論》中說:從聖者的角度而言,一切萬法遠離一切戲論、超離一切生死、始 終沒有;從愚者的角度來講,一切執著相和一切生死始終都是存在的。
其實,這就像大人和小孩對玩具的態度完全不同一樣。對大人來講,他對玩具一點執著都沒 有,但孩童絕對不是這樣:不管是他做的沙屋,還是其他玩具,都會特別執著,一旦摧壞心中就會產生無比的痛苦。
雖然大人在孩童時代也執著過,也為玩具流過很 多眼淚,但現在回憶起來時,就會覺得當時的行為很幼稚。同樣,雖然在凡夫時,對對境——色聲香味觸特別執著,但一旦獲得聖者果位,就會覺得當時的執著特別可笑:我在凡夫位的時候,對感情、財物、名聲、人際關係等既生貪心又生嗔心,其實這些全是假的,執著它幹什麼?
卯二、從遮破側面說明:
設若不知有色想,受行識蘊而行持,
思此蘊空而菩薩,持相非信無生理。
前面講空性應該建立,但大家對空性一定不要有相的執著,否則還沒有完全理解真正般若空性的意義。本頌則從遮破的側面宣說實有和單空的邊皆應破除,在藏地,麥彭仁波切等高僧大德在抉擇單空不究竟時,就經常引用這個教證來說明。假設有人不瞭解一 切萬法本來都是遠離一切戲論、超越一切相的空性本體,反而對色蘊有色蘊的執著、想蘊有想蘊的執著、受蘊有受蘊的執著,行蘊和識蘊也同樣有它們的執著,那他 的行持就有執著相。大家都知道,很多人看見色法時都會分別好看或不好看,其實好看和不好看都是相,如果我們對它們進行取捨、破立,經常產生種種分別念,這 就叫做想的執著。
若以勝義理證對五蘊進行剖析,從而斷除了對它們的實有執著,此時若認為有一個空性存在,那這種菩薩也還在行持有緣的相,並沒有對釋迦牟尼佛在第二轉法輪 中所講的無相、無我、無緣的空性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更沒有通達它的真理。
比如,通過將柱子剖析成微塵等方法進行觀察,最後得出柱子不存在;這個時候若不 再以甚深的智慧繼續分析,就會認為這種不存在最究竟,其實它並非究竟之法。在物理學界,粗大的法可以分解成分子、原子、誇克、亞誇克,若進一步分析,最小 的法也不存在;那這樣的空性是不是最究竟的空呢?其實這樣的空性也耽著在一個單空的層面,並不是最究竟的空性。
我聽過有些法師講《金剛經》和《楞嚴經》,通過觀察之後,他們得出了“一切萬法皆不存在”的 結論。此時自己也很高興,認為已經開悟了,還問大家懂得了沒有:就是不存在。其實這只是單空,根本不用那麼歡喜。
因為《二諦經》雲:真正的勝義諦並非身語 意的行境,它超離一切言思。對於此,麥彭仁波切曾說:作為凡夫,像柱子、我等不存在的單空皆可安住。所以,如果這就是真正遠離戲邊的空性,那誰都容易證 悟,故佛陀說這並不是真正的般若空性。
龍猛菩薩雲:“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複見有空,諸佛所不化。”講得很清楚,如果真正的空性是單空就不合理。為什麼呢?
因為大慈大悲的大聖者——佛陀宣說萬法皆空的道理,就是為了摧毀所有世間的見,如果認為單空還實有存在,那誰都沒辦法調化了。佛陀還說這種見解非常可怕,寧可產生其他執著,也千萬不要產生這種單空的見解。所以在真正觀察時,也不能建立這樣一個空性見解。
龍猛菩薩在其他論典中還說:“究竟本性中,無舍亦無立。”意思是,在究竟本性中,不可能捨棄任何東西,也不可能建立任何東西,因為這些都是住於一邊的見解。其實,最究竟的中觀見解必須遠離四邊。《中觀四百論》雲:“有非有俱非,諸宗皆寂滅。”意思是說,有邊、無邊、亦有亦無邊、非有非無邊,全部都要寂滅,因為它們都是其他宗派有執著的見解。
所以,如果認為色聲香味等法在名言和勝義中皆完好無損地存在,那也不對。若認為萬法全都不存在,而且一直執著這種空性存在,這也不對。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因為對單空有所理解,就認為自己可以進入證悟空性者的行列,甚至自己還開始寫“證道歌”,可能寫出來的全是單空的歌,所表達的心情也只是耽著空的歡喜心。當然,單空並不是永遠都不能學。
為了摧毀眾生相續中的實執,諸佛菩薩也給我們宣講了這種暫時遠離一邊的空性,所以學修這樣的單空也非常有必要。但傳承上師們在講單空不究竟時,也經常引用這個教證來說明。
卯三、攝義:
非色非受非想行,於識不行無住行,
彼不緣行智慧堅,具無生智勝寂定。
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一切執著相。那他為什麼能如此而行呢?其實這完全是一切無執著的智慧得以穩固的緣故。而獲得這種無生智慧的菩薩,將得到勇 行三摩地等許許多多三摩地。
其實,這一頌也在 提醒我們:安住在單空的境界並不究竟,必須再以智慧抉擇,進而安住在對色受想行識五蘊皆不執著的境界中而行持。可能很多道友因為以前沒有學習過甚深的中 觀,或般若波羅蜜多法門,所以現在聽起來好像找不到什麼感覺。的確,般若波羅蜜多非常甚深。
於此而言,想也不是究竟的境界,非想也不是究竟的境界,它是除 了想和非想以外的不可思議境界,即諸佛菩薩的智慧。一旦擁有這種智慧就不會退轉,而且還將得到勇行三摩地在內的諸多三摩地。
關於勇行三摩地, 菩薩依靠它能摧毀一切魔眾,修行過程中也不會有退失、煩惱和違緣。
有些人說,釋迦牟尼佛在十地的時候獲得了勇行三摩地。也有人說,佛陀在因地時曾依靠勇行 三摩地調化六萬嬪妃;本來當時佛陀沒有貪心,但他卻在每一個人面前都顯現自己的身相來度化她們。在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中,對勇行三摩 地(即首楞嚴三昧)的作用、威力、功德、加持以及度化眾生的方式有詳細宣講,大家可以參閱。
但這部經並不是《首楞嚴經》,《首楞嚴經》是唐朝時候翻譯的,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混為一談。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行持般若波羅蜜多時,執著色等相也不對,執著非色等相——空相也不對,只有遠離了相和非相才是智者的境界,所以有相和非相的執著就是淺慧者。《中觀根本慧論》雲:“淺智見諸法,若有若無相,是則不能見,滅見安隱法。”意思是說,智慧淺薄的人所見的諸法,要麼是有的相、要麼是無的相,其實這並不能見到摧滅一切見解的諸法實相。
大家還應清楚,只 要不緣一切而行持的智慧得以堅固,勇行三摩地等最勝寂靜等持就將開啟,在那個時候就能無有任何困難地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而我們想獲得這樣的境界,首先必 須瞭解遠離一切戲論的中觀,(當然這一點,學過《中觀根本慧論》、《入中論》和《中觀莊嚴論》等中觀論典的道友在理論上都能瞭解。)因為在摧毀實執、破壞 三有的根本方面,中觀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所以希望大家經常串習。
好,講到這裏!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