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生 死 無 懼 二月 索甲仁波切
GLIMPSE AFTER CLIMPSEDAILY REFLECTIONS ON LIVING AND DYING生 死 無 懼
二月
“阿”代表“空”,“未生”的實相。
2.1兩千五百多年以前,有個累世追尋真理的人,來到印度北部一個靜謐的地方,端坐於菩提樹下,發誓如果不覺悟真理就不起來。傳說,他在黃昏時征服了所有黑暗的愚癡;第二天清晨,金星劃破黎明的天空時,他在長久忍辱、持戒修行和圓滿禪定後,終於成就了人類存在的最終目的:覺悟。在此神聖的一刻,天地震動,好像“快樂得醉醺醺的”;經典上記載:“沒有人憤怒、生病或悲傷;沒有人為惡;沒有人心懷傲慢,大地變得非常寧靜,好似達到圓滿的境地。他就是有名的佛陀。
2.2執著是我們所有問題的根源。因為無常會帶來痛苦,雖然萬事萬物都會改變,我們還是拼命地執著。我們害怕放下,其實是害怕生活,因為學習生活就是學習放下。這就是我們死命執著的悲劇和諷刺:執著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帶來我們不想要的痛苦。執著的出發點或許並不壞,希求快樂也沒有錯,但我們一心執著的東西到頭來根本無法執著。西藏人說:“同一隻臟手不可能在同一流水中洗兩次。”;又說:“無論你如何用力,還是無法將沙子榨出油來。”
2.3從某方面來看,海浪似乎各各獨立分開,有始有終,有生有滅;從另一方面來看,海浪並不存在,只是水的行為而已,“空”無任何個體,而是“充滿”著水。所以當你真正思考海浪,會發現它只是風和水的短暫聚合,依賴著一不斷改變的外在環境。你也會了解,海浪與海浪之間是共相依存的。
2.4我們一生的所作所為,造就我們死時的景況。每件事,絕對是每件事,都和它有相關聯。
2.5什麼是大圓滿的禪定?它只在“見”(View)被傳授後,自然專注安住於“見”中。敦珠仁波切如此描述它:“禪定就是專注在本覺的狀態,沒有任何思維概念,同時又維持完全放鬆,毫不渙散或執著。因為'禪定不是苦鬥,而是自然地溶入本覺。'”
2.6我們身本的細胞正在死亡,腦部的神經正在衰萎,甚至臉部的表情也隨心情不斷改變。我們所謂的個性也只是“心識的流動”而已。今天我們心情好是因為一切都好;明天就可能沮喪失意了,而我們的好心情哪裡去了?還有什麼能比我們的思想和情緒更難預測的?你知道你下一秒鐘的念頭和感覺?我們的心其實是空幻的、無常的,如夢般空虛短暫。仔細看念頭:它來了,它停留,它走了。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生起,甚至連當下這一念,即現在所經歷的,也成為過去了。 我們唯一真正擁有的是“當下”,此時此刻!
2.7自性的要義沒有言語可描述;沒有例子可表明。輪迴未讓它變壞;涅槃未使它變好。它未曾生,也未曾死;它未曾解脫,也未曾迷惑;它未曾存在,也未曾消滅;它無拘無束,也無法類歸。
一——敦珠仁波切
2.8人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也是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的一部分。他將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視為獨立於整體之外——這是一種意識的錯覺。這錯覺是種監獄,把我們監禁在個人慾望和少數最親近的人身上。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拓展慈悲心,擁抱所有的生靈和整體自然的美,以掙脫這座監獄。——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2.9懷疑需要真正的方便法門才能對治,我發現很少人能真正了解如何克除或利用懷疑。這似乎是很諷刺的事:現代人如此信奉貶抑和懷疑的力量,卻很少人有勇氣懷疑“懷疑本身”。就像一位印度大師所說的:把對狗的懷疑轉移到懷疑本身,揭開譏諷的面具,找出害怕、無助、絕望和不耐煩的真正根源。到時,懷疑將不再是障礙,而是覺悟之門,每當懷疑在心中湧現時,修行者會歡迎它,視為深入真理的工具。
2.10自我無法了解我們的真面目,結果它不擇手段地想勾畫出一個“自我”,但那必定是善變騙人的,必須以不斷改變來維持它虛構的存在。 自我(ego)的藏文是dakdzin,其意為“我執”,是對“我”和“我的”、自我和他人的虛幻概念,以及因之產生的所有概念、慾望和行為的不斷執著。此種執著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無功的,因為其中並沒有任何基礎和真正存在,而我們所執著的東西其根本本質卻是不可執取的。我們如此不斷執著的原因在於,在心靈深處,我們知道自我並不是本來就存在的。就是這個秘密的、令人焦慮的認知,產生了所有的不安和恐懼。
2.11你的慈悲心對臨終者有三項大利益:第一,因為心胸的開放,使你能更容易、毫無條件地帶給臨終者亟需要的愛。第二是較深的精神層面:我一再看到,如果你能將慈悲付諸行動,就能創造一種氣氛,激發他人的精神層面,或甚至開始修行。在最深刻的層面上,如果你繼續對臨終者修行慈悲,同時也激發他們修行慈悲,這樣不僅可以治愈他們的心靈也可治愈肉體。你會很驚奇地發現所有精神上師所說的:慈悲的力量沒有邊界。
2.12有位禪師有個很虔誠卻天真的弟子,視他為活佛。有一天,這個禪師不小心坐在一根針上,他大叫:“噢喲!”跳了起來。弟子馬上就對師父失去信心,而離開了他。他說他發現師父並未開悟而失望不已,否則,他怎麼會大叫又跳腳?禪師知道弟子離開他後說:“哎呀!可憐的人!他應知道,事實上,不僅是我,就連針和'哎呀'聲也不是真實存在的。” 2.13學學老牛的楷模:它滿足地安睡在馬房。你總得吃飯、睡覺和拉屎,這是不能避免的,其他的就不關你的事了。做你該做的,永遠做你自己。
——敦珠仁波切
2.14在我所知道的修行法門中,施受法(藏文Tonglen:意為施予與接受)是最有用和最具威力的。當你遇到困境,施受法能告訴你別人的苦難;當你內心鬱結,它能摧毀阻礙你的力量;當你感覺對別人的苦痛漠不關心時,它能幫助你發掘內在自我,顯露你真性流出的愛和無盡的光輝。我執和我愛是所有痛苦和冷酷無情的源頭,據我所知,施受法最具破解的效力。簡而言之,施受法所修行的施予與接受,就是要承擔他人的痛苦,而把自己的快樂、幸福和寧靜給別人。
2.15在我的經驗中,若不先建立自己慈悲的信心和力量,要觀想承擔別人的痛苦,尤其是病人和臨終者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種信心和力量能幫助你轉化他人痛苦。這就是為什麼我說要對他人行施受法前,自己要先行修煉的原因。在你對他人付出愛與慈悲之前,你要先發掘、深化、創造和強化你自己;先治愈你的冷漠、痛苦、嗔恨和恐懼,因為這些都可能成為你修行施受法的障礙。
2.16把禪修與生活結合是禪修的重點和目的。現代生活的暴力、壓力、挑戰和錯亂,使得這兩者的相結合更顯迫切。兩者如何才能結合運用呢?怎樣才能把禪修的寧靜與寬廣自在融入日常生活?除了持續修行,別無他法,只有透過踏實的修行,才能不斷地體嚐到自性的寧靜,而能將這經驗延伸到日常生活。如果你真想達到這個境地,就要把修行當作每日必須的食糧,而非偶爾服用的藥或治療。
2.17當我們修行佛法之後,一定會發現自己一些特別明顯的事實:我們常常碰到的問題:某些因惡業所養成的習性,是我們一再重複和加強的;某些看待事情的方式(如對自己和周遭世界舊有的解釋方式)原來是錯誤的,而我們卻一直信以為真,曲解了事實真相。當我們堅守修行之路,且誠實檢驗自己時,它就會越來越顯明,而我們的覺受不再是一張妄念的網。要認清我們的困惑,雖然我們還不完全了解它,不過它卻帶給我們智慧之光,讓我們進入一種嶄新的歷程,一種治療的歷程。
2.18我們都有遇見某種心靈之道的業因,我誠心誠意地鼓勵你,用最大的信心,追尋一種最能啟發你的法門。如果你老是在尋找,這種尋找就會變成僵化的執著,把你套牢。你便成了求道的觀光客,忙得徒勞無功。就如敦珠仁波切說的:“把你的大象關在家裡,卻跑到森林裡找腳印子。”專攻一種法門,並不是要限制你,或嫉妒地專制獨斷,而是幫助你持續專一的慈悲方便法門,雖然修行的障礙必定會出現,你也能繼續走下去。
2.19死亡之時,有兩件重要的事:一是生前的所作所為;二是死亡那一刻的心理狀態。縱使我們生前造了許多惡業,若在死亡之時,心靈能有真正徹底的改變,將對來世有決定性的影響,能改造我們的業,因為死亡那一刻是淨化業的絕佳時機。
2.20持咒是藏傳佛教廣泛運用的禪定法門。咒語的定義是“心靈的護衛者”,凡護衛心靈不造惡業,或免於受欲心所控制的都稱為咒語。當你緊張、無所適從、感情脆弱時,持咒可完全改造你的心境,轉化它的能量和氣氛。這怎麼可能呢?咒語是聲音的根本之要,是真理的化身。每一個音都含有精神的力量,濃縮了深奧的真理,傳載了諸佛的法語加持。心結合了氣的微妙能量,可以貫通身體及淨化全身的脈輪。所以當你念咒時,你就是以咒語的能量加在你的呼吸和能量,直接作用在心和全身上下。
2.21我推薦給學生的咒語是:OM AH HUM VAJRA GURU PADMA SIDDHI HUM藏音念成:“Om Ah Hung Benza Guru Péma Siddhi Hung”,這是蓮花生大士的大咒,也是一切諸佛、上師和覺悟者的咒語。在這暴力無序的年代,持這個咒語具有特別強大的安詳、治療、轉化和護衛的力量。安靜專注地念誦這個咒語,讓你的呼吸、咒語和你的覺知慢慢地融合為一。或者以一種啟發心靈的方式念誦,讓心安住在念誦後的深刻寂靜中。
2.22為何我們會活在死亡的恐懼之中?或許我們害怕死亡的最根本原因,在於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們相信個人擁有一個私人的、獨特唯一的身分,但如果我們膽敢面對它,就會發現這個身分完全建築在一些永無止盡的東西身上:我們的名字、我們的“傳記”、伴侶、家人、工作、朋友、信用卡……,我們就把所依賴的安全感,建立在這脆弱虛幻的支撐上。若把這些東西都拿掉,我們還知道自己是誰嗎?我們生活在一個假想的認同下,一個神經質的童話世界,就跟《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烏龜一樣不真實。因為被激情所催眠,我們竟然把生活的房子建造在沙上。這個世界似乎非常真實地讓人可以相信,直到死亡瓦解了我們的幻境,把我們從隱藏的地方揪出來。如果我們對真相一無所知,我們會怎麼樣呢?
2.23我們之所以把周遭事物看待成這個樣子,是因為我們以相同的方式,一再重複固化我們對於內外在實相的經驗,一代又一代,這導致我們錯想所看到的事相是真實的。其實,當我們在心靈之道上更為精進之後,就能學會對治僵化已久的覺知。所有我們對於世界、事物,甚至自己的觀念,都將被淨化、溶解成嶄新的樣子,你可以稱它為“像天堂一樣”的景象和覺知。就如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所說的:如果認知的門被淨化了,一切都會顯露……本有,而至永恆。
2.24就如佛陀所說,所有已經證悟的諸佛,都是依靠上師而成就的。他也說:“只有透過恭敬心,才能了知絕對的真理。”所以,了解什麼是恭敬心是非常重要的。它不是盲目的崇拜,不是個人責任的免除,也不是毫無選擇地跟從一個人或某種奇想。 真正的恭敬心是對真理不能打破的接受;真正的恭敬心是根植在敬畏的、虔誠的感謝上,但卻不失清楚的覺知、腳踏實地和智慧。
2.25身為佛教徒,我視死亡為自然的過程,只要我還活著,必定會發生死亡的事實。因為死亡是不可逃避的,所以就沒有理由擔心了。我喜歡把死亡想成衣服穿破了要換件新的一樣,而不是最終的結束。然而,死亡是無法預測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或怎麼死。因此,在死之前,要做好事前準備。——達賴喇嘛
2.26大圓滿的教法認為,你的“見”(view)和姿勢要像山一樣。“見”就是全部認知的總和及因禪定而生起對自性的洞察,所以你的見應轉化、引導你的姿勢,以坐姿呈現你整個存在的核心。然後,你要如山一般堅定壯嚴地端坐著,不管強風如何吹襲,烏云如何纏繞,山還是一樣安然自在。如山一般坐著,讓你的心升起,飛揚。
2.27問自己這兩個問題:我是否知道此刻我正走向死亡?每個人、每件事也正在死亡?因此能時時刻刻慈悲地對待眾生?我對死亡和無常的認知是否強烈、迫切到每一秒鐘都致力於追求開悟?如果你都能回答“是”,那麼你才可以說你對無常已經真正了解了。
2.28這個大圓滿禪定修習的要點是要強化和穩固本覺,並使它成長到完全成熟。凡俗宿習的心的投射力是非常強大的,當我們渙散、不專注時,它會一再重複且輕易地控制我們。就如敦珠仁波切常說的:“我們現在的本覺就像一個小嬰兒,被困在念頭不斷生起的戰場上。”我喜歡說,剛開始我們應該在禪定的安全環境中,當“本覺”的保姆。 生死無懼 二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