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苦才是人生》第五章:4.說話算數


擺脫“自我、逆境、生死”帶來的人生羈絆,在磨難中勇敢前行


苦才是人生 : 索達吉堪布教你守住
索達吉堪布
第五章在說話中禪修

4.說話算數

極度歡喜的時候,不要許諾給別人東西;極度憤怒的時候,不要回复別人的書信。

真正講信用的人,做事從不輕易承諾。 一旦承諾了,猶如刻在石頭上的花紋,永遠也不會改變。

有句成語叫“一諾千金”,出自於《史記》的一個典故:秦末時,楚地有個人叫季布,他非常重視承諾,只要答應了的事,無論有多大困難,都會想辦法辦到。 所以,當時楚國人有句諺語:“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古人以說出來卻做不到為恥,故從不輕易把話說出口。 孔子在《論語》中也說:“古人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因此,我們平時講話要再三思量,看看裡面有沒有“水分”。 如果經常喜歡信口開河,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以後再改就難了。

曾參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 他在教育子女時,不僅嚴格要求孩子,自己也是以身作則。

一次,他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兒子吵著也要去。 她不願意帶兒子去,便說:“你在家好好玩,等我回來把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便不再吵鬧了。

這話本是哄兒子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參卻真把家裡一頭豬殺了。

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氣憤地說:“我是被兒子纏得沒辦法,才故意哄哄他,你怎麼可以當真呢?”

曾參嚴肅地回答:“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什麼都跟父母學。你今天若騙了他,等於是在教他日後也去講假話。而且,他若覺得母親的話不可信,那你以後再對他教育,他就很難相信你了。這樣做,怎能把孩子教好呢?”

可見,父母不能為了讓孩子聽話,就隨隨便便許諾,誠實守信才是做人的美德。

同時,別人有求於自己時,我們也應慎重觀察:如果有意義,就答應下來;如果覺得不妥,千萬不可草率地許諾。 先承諾再觀察,是愚者的舉動;先觀察再承諾,才是智者的行為。 如《量理寶藏論》雲:“先許後察愚者舉,先察後許智者軌。”

然而,有些人做任何事都不經考慮,別人拜託什麼馬上答應,這種“輕諾”往往不可靠。
《老子》亦云:“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輕易許諾者,很少會守信用;常把事情看得太簡單,做起來必定有很大難度。

我在建學校時,一個老闆聽說我有資金缺口,便自告奮勇地說:“雖然我已承諾供養某大德100萬,說幫他搞一個建築,但他建得不成功,乾脆我把錢轉到您這邊建學校吧!”

我說:“既然你給別人承諾了,就不要改變。這個資金缺口,我慢慢再想辦法。”

雖然他對我這邊有信心,但從守信的角度來說,這樣做不太合理。

古人說:“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也就是說,極度歡喜的時候,不要許諾給別人東西;極度憤怒的時候,不要回复別人的書信。

為什麼呢? 因為“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歡喜時說的話,多數難以兌現,容易失信於人;憤怒時說的話,因情緒不佳,往往會不得體。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因一時興起就開口許諾,否則,到時候容易陷入兩難的境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